←学员参加电焊工劳动技能培训。
王东 摄
↓遵义市组织开展白酒行业技能培训。(省人社厅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倩
1月下旬,在铜仁市印江经开区明欣职业学校,来自该县的60名学员参加电焊工劳动技能培训。培训采取理论+实践教学,帮助学员系统学习焊工技能基础知识,掌握焊工技术要领。学员培训合格还将获得政府或培训机构牵线搭桥的就业机会。
“今年提前回家过年,听说有免费的焊工培训就来了。”参训学员银洪亮说,希望自己学到真本事,顺利拿到焊工证,年后出去拥有更好的工作、更多的收入。
据了解,印江2024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将涵盖电工、焊工等12个职业工种,实训室和设施设备也进行全面升级,职业技能培训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
这是贵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生动案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2023年,我省研究出台了《关于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为统揽,要求围绕“主战略”“主定位”,聚焦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技能人才需求,树立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实施培训重点工程(“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工程)、建设培训优质平台等,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为加强我省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建设,我省各地结合实际,围绕“贵州酱酒”“贵州磷化工和新材料”“贵州绿茶”“贵州军工”“贵州大数据”等产业,建设首批8个省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一批市、县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搭建省级引领、市级示范、县级辐射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网络。
其中,遵义市深入推进“技能遵义”行动,立足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立了以仁怀市为核心,覆盖习水县、汇川区等地白酒产业发展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政策支持、能力建设、技能竞赛、校企合作、宣传推广上不断发力,做实“酒都酱人”技能培训品牌,大力培养酒产业技能人才。
2023年,我省重点依托已建成的省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针对行业相关工种,开展“贵州技工”职业技能培训8927人次。
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优势在于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可以优先整合地区特色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各类培训就业资源,以大数据平台匹配为手段,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面对面推荐的形式,打通市场需求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壁垒,为劳动力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精准的岗位推荐、周到的跟踪服务。
例如,黎平县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聚焦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低、范围窄难题,紧盯粤港澳大湾区用工需求,以实施全省“一县一试点”改革试点为契机,创新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提高培训精准性、有效性、实效性,提升群众就业议价能力。培训过程中,推行“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坚持“培训+实操”相结合,让学员同步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紧盯市场用工需求和以黎平为中心、覆盖周边县的培训需求,分类谋划培训工种,优化培训教材和教学方式,建立质量优、特色强的培训课程体系,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由单项选择向多项选择转变。注重培优现有教师的同时,聘用一批省内知名专家和本地行业领军人物为培训老师,充实和优化基地师资力量;依托贵州省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等,建立就业动态跟踪服务台账,面向未就业人群开展岗位推荐、直播带岗、线上线下面试、人员集中输送、到岗后稳就业服务等就业全流程跟踪管理服务,帮助群众更好就业。目前,该基地已为1.17万人提供就业跟踪服务,带动4500余人实现就业。
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各地和重点行业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除了省内培训,目前我省正探索开展异地培训。
2023年7月,浙江慈溪和贵州独山人社部门联合在慈溪市举办轴承工匠(电工)培训班,独山县人社局通过收集学员培训时间及意愿,与培训学校探讨优化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确保培训课程内容实践性、专业性、实用性、针对性兼具,培训结束为通过考试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很感谢家乡政府为大家搭建职业技能提升平台,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有技能等级证书才有竞争力。”邓正培是此次培训的参训人员。
我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党管人才,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扎实推进“技能贵州”行动,帮助广大产业工人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劳动技能,计划力争到2035年,累计培养高技能人才120万人,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