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阳海信总经理张震:

稳健做大 创新做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露

贵州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全省工业生产持续向好,企业效益逐步改善,其中,智能电视增长23%。作为贵州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标杆企业之一,也是海信电视在全国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立足贵州深耕西南市场,通过不断引入配套企业,完善当地供应链,扩大当地配套和供货比例,电视机年产量从落地时的几十万台到突破三百万台,转战海外市场表现不俗。近日,记者对话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震,探寻这一“链主”企业的发展之计。

记者:近两年,在市场存量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彩电业都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贵阳海信实现了产量年年增长,2023年首次突破300万台,请问企业的底气从何而来?

张震:面对复杂的外部大环境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贵阳海信始终坚持“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不动摇,不畏惧任何一次在海外市场的冲击和挑战。

我们坚持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孜孜不倦追求企业发展的长期主义,持续激发贵阳海信发展的不竭动能。

2023年,贵阳海信完成产值84.49亿元,同比增长66.67%,液晶电视产量突破330万台,创历史新高,对贵阳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达到60.6%。

贵阳海信电视产量规模从2021年187.35万台增长至2023年的333.28万台,上涨77.89%,营业收入上涨达98.85%。2023年上缴税收9428.17万元,比2021年上涨83.35%。其产量增速在海信电视全球六个基地中位列第一。

记者:营商环境之于企业,如同水源、空气、土壤之于草木,请谈谈对贵州营商环境的切身体会?

张震: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相关扶持的政策,贵阳海信深耕贵州多年的经历证明,电子信息制造业在这里大有可为。

贵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享受“全生命周期”服务,发展“一身轻”,如智能制造资金扶持、黔粤班列定点开通等,都降低了企业的制造成本。

贵州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与产业带动力的智能终端产业,加快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集聚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也不断推动贵阳海信在此过程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随着贵州陆海新通道建设,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运输成本不断降低;实施校企联合办学、培训基地建设、企业实训等人才培养模式,曾经多层次、高水平电子信息产业人才资源缺乏也不再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难题。

记者:在数字化浪潮中,“两化融合”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贵阳海信怎样通过智能化转型,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张震:贵阳海信瞄准推进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先进制造,将自主创新作为解决企业发展瓶颈性问题的必答题。企业通过组织流程的变革,搭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流体系,实现从产品驱动向用户驱动转变。并依托先进的管理思维和大数据工具,让企业更加了解用户,通过产品迭代更新满足消费者。

贵阳海信承接集团战略目标,坚持调结构、提效率、杜绝浪费、全面提升盈利能力。2023年成为我省第二家获得工信部智能制造成熟度三级认证企业,运营全面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升级,让贵阳海信获得了更强大的生产力,发展再次提速。

而为了主动融入国际市场,贵阳海信不断探索海外客户的需求,在产品质量和交付方面做到超预期,利用贵阳制造的成本优势,打造新的竞争优势,2023年1月,企业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贵阳海信实现出口机总产量超150万台,累计进出口额2.35亿美金。

记者:作为西南地区电子信息制造的龙头企业,贵阳海信怎样发挥带动作用,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张震:作为产业“链主”企业,贵阳海信利用自身先进、成熟的制造经验,赋能当地中小企业,使配套企业同步推动数字化转型,企业间建立了生产、库存等信息互联,极大地降低了配套企业的制造、物流成本。

贵阳海信通过自身发展带动遥控器、机壳、PCBA、背板等相关电视机配套产业规模的提升,并培育了2家销售规模过亿的配套企业,2023年贵阳海信电子及本地配套实现产值合计115亿元,其中贵阳海信84亿元、配套企业31亿元。

--> 2024-02-2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露 贵阳海信总经理张震: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7892.html 1 稳健做大 创新做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