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六枝特区新场乡:

家族三代守绿 林下天麻“生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冬日的清晨,六枝特区新场乡黑塘林场绿意葱葱,薄雾弥漫。

林间,两个身影一前一后走向林场深处,那是六枝特区黔山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臣尧和父亲唐兴华。

唐臣尧不时回头看看父亲是否跟上,回想起小时候一步步跟在父亲身后,陪着父亲一同巡林护林的记忆。但这次角色互换,是父亲陪着自己来查看林下天麻收成情况。

高山寒风中,天麻基地的工人正埋头苦干,挖开松软的腐殖土后,一颗颗成熟的天麻出土亮相,个个均匀饱满、长势喜人。

“2022年,我们合作社在黑塘林场种植150亩林下天麻,现在迎来首个收获季,看看长得都不错。”戴上手套,唐臣尧将刚从土里刨出来的天麻捧在手心,向记者展示。

看着眼前丰收的天麻,父亲唐兴华满脸欣慰——发展林下产业,在“绿富双赢”的探索中寻觅一条可行路径,一直是自己的目标,如今终于在儿子手中实现。

这片林场凝聚了唐家三代人的心血,从唐臣尧的爷爷开始,一家人就投入到林业产业发展中:40年前,爷爷带头承包了黑塘片区1500多亩火灾后的荒山,带领村民开荒种树;30多年前,父亲接过接力棒,经济林实现规模化种植;如今,唐臣尧回到这片林场,发展起林下产业。

“我爷爷是贵州省劳动模范,父亲是六盘水市劳动模范。也是受他们影响,我才决定返乡发展林下种植。”唐臣尧向记者说起自己与这片林场的故事。

小时候一放假,别的小朋友写完作业聚在一起玩耍时,唐臣尧则背着小水壶和父亲到林场巡山查林。父亲告诉自己,这片树木是爷爷在世时带着大家种下的,守护好这片林地是一家人的使命和责任。

时间在父子俩无数次穿行林间的脚印中流逝。2014年大学毕业后,唐臣尧进入遵义市一家国企工作。期间,唐臣尧了解到林下天麻种植,也懂得了林下经济是山区林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能发挥土地效益最大化,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林兴民富。

想到渐生华发的父亲、家族珍视的那片林场,唐臣尧萌生了返乡跟随祖辈和父辈脚步的想法。为此,唐臣尧特意深入了解林下天麻种植的可行性。贵州天麻全产业链发展相对成熟,天麻适宜在凉爽、湿润、洁净、疏松的土壤中生长,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而黑塘林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植被丰富,腐殖土好,非常适合天麻生长。

2020年,唐臣尧辞掉工作,到云南等地考察林下天麻种植,学习种植技术,回到家乡成立六枝特区黔山农民专业合作社。2022年3月,经过充分的准备后,150亩林下天麻在黑塘林场种下。

天麻首季生长周期较长,达18个月。在产业起步阶段,唐臣尧就十分重视技术保障,邀请天麻产业的专家和华南农业大学天麻研究团队到基地做技术指导。“后期将继续在技术上与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唐臣尧说。

林下天麻种植也为当地和周边村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唐臣尧介绍,仅2023年3月至7月,天麻种植阶段工量4000余人次,支出劳务费40多万元。

“今年是首季采收,零代种子比较多,商品麻预计产量40至50吨。”唐臣尧说,除了留下当种子的天麻,其余将通过电商、个人零售及大宗交易等渠道销售,主要销往云南昭通、安徽亳州等地。

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林地,唐臣尧觉得很安心,对这份事业充满了信心。或许是爷爷和父亲扎根大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为这份沉甸甸的事业注入了坚定的信心。

--> 2024-02-20 六枝特区新场乡: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7853.html 1 家族三代守绿 林下天麻“生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