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履“植”尽责 “树”造未来

——我省连续十年在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2月18日,七星关区朱昌镇伍坪村2024年义务植树活动现场。 万飘阳 摄 (贵州图片库发)

志愿者在玉屏自治县平溪街道舞阳社区种植油茶树。 胡攀学 罗仕亮 摄

干部群众在从江县刚边壮族乡良田村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罗京来 摄(贵州图片库发)

丹寨县龙泉镇马寨村茶园,党员干部参加义务植树。 杨武魁 摄(贵州图片库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春英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2月18日,2024年贵州省义务植树活动如约而至。当天,全省共设1482个义务植树点,共有16.77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136.97万株,植树面积约2.01万亩。

从2015年开始,十年来,每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贵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植树造林。各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全省植绿护绿蔚然成风。十年来,贵州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全面向好、绿色经济活力迸发,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生态美起来

春回大地,锦屏县清水江两岸数万株早樱竞相绽放,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繁花似锦。这样的美景,得益于该县与时俱进推进国土绿化转型的全新尝试。

2019年以来,锦屏县率先开展树种结构调整,在村寨道路两旁、河流两岸、旅游景区、产业基地、山体周围公共闲散地,栽种了40余万株花卉苗木和精品果树。

如今的锦屏,不再只有单一的“杉木绿”,取而代之的是“山山有彩、路路有花、家家有果”的生态美景。目前,锦屏已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镇3个、森林村寨11个、森林人家141户,贵州省景观优美森林村寨示范村1个。

厚植绿水青山。2014年以来,全省累计义务植树6.05亿株,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385万亩、退耕还林1695万亩、抚育森林630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4596平方公里,累计改良草原395万亩。全省森林面积从1.295亿亩增加到1.66亿亩、森林蓄积从4.31亿立方米提高到6.5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49%上升到63%。

扮靓多彩贵州。近年来,我省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在“绿起来”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美起来”。通过持续优化林分、改善林相,让森林资源从绿色走向多彩、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普通走向珍稀、从低质走向高效。2023年,清镇市、赤水市、六枝特区、镇宁自治县、金沙县、黄平县、龙里县、印江自治县、晴隆县探索推进树种结构调整,完成试点面积40万亩。

2024年,我省将完成营造林280万亩,治理石漠化600平方公里,打造国储林示范基地10个,确保森林覆盖率达63.3%左右。同时,全域开展森林城市创建,着力建设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寨、森林人家,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标配。

百姓富起来

满面沙坡尽植绿,风吹树动一片青。走进金沙县木孔镇信安社区大面坡国储林项目区,站在山坡顶放眼望去,群山绵延,2020年种下的杉木、楠木正茁壮生长,即将成林。

“这片山上的土地多是油沙地,土会跑的,贫瘠得很。以前一到雨季,大雨一冲,雨水裹起沙石,流到河里,河都变成‘黄河’了。”村民敖登满说起曾经的状况,连连叹息。

2020年,金沙县开始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项目(一期)总投资12.75亿元,计划营造林15.13万亩,其中信安社区种植点面积有6000多亩。

敖登满流转了14亩林地,一次性拿到了5年的林地流转费和林木收储费共计2.8万元,这让他笑得合不拢嘴:“我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自家的满坡荒山,还能变成真金白银转到自己的手上。种上了树,又可以保护土壤和水源,现在下雨天再也看不见‘黄河’了。”

据了解,金沙县国储林项目按照30年一个周期标准,每5年向村民支付一次林地流转费,并且每5年递增10%。自项目启动以来,金沙县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支付林地流转费3亿多元,惠及全县16个乡镇、98个村(社区)的村民。

坚持生态为民、生态利民。2014年以来,全省林业惠民补助资金超过740亿元,其中,退耕还林直补资金累计245.5亿元、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累计118.6亿元、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累计97.5亿元、林业产业奖补扶持资金累计17.6亿元、人工商品林赎买直补资金累计4.5亿元。

2024年,全省林业系统还将千方百计激活集体林资源的经济价值,让林区有奔头、林企有盼头、林农有赚头,让森林资源成为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

经济兴起来

梵净山麓,草木蔓发。江口县官和乡官和村的山林间,树干上缠绕着一圈圈的铁皮石斛,地上的荒草已被除去,种上了淫羊藿。除了淫羊藿,林下还有黄精、缬草、天冬、板蓝根……春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草药清香。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官和乡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80.02%,有林地面积14.38万亩,其中可利用的林地面积有4万亩。近年来,官和乡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新途径,紧扣“中药材之乡”目标,全力扩大林下中药材种植规模。截至目前,全乡淫羊藿、板蓝根、黄精、缬草等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

2021年,江口县引进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生物制药公司在官和村发展林下中药材淫羊藿种植基地,共套种淫羊藿200余亩,有效带动了全乡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林下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带动了企业发展,还给周边的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今年过年很多年轻人回来找事情做,都说不出去打工了呢。”官和村党支部书记吴祥政说。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2014年以来,我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全省林业总产值从601亿元增加到4247亿元,其中,一产从243.1亿元增加到1285亿元、二产从91.4亿元增加到700亿元、三产从275.5亿元增加到2262亿元。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山区的农民群众,有了赖以生存的绿色产业,生活越来越富足。而城市的消费者们,享受到了品类更丰富、营养更多元、品质更有保障的绿色产品,生活越来越幸福。

2024年,我省还将持续探索建立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确保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4350亿元以上。在一产方面,大力营造经济林为群众种“摇钱树”,积极培育珍贵树木为群众种“值钱树”,高标准建设国储林为群众种“存钱树”;在二产方面,放宽商品林采伐保障产业原料供给,扶持产品精深加工振兴木竹业加工,鼓励产品研发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在三产方面,加强景观保护为多彩贵州留住景,优化开发利用空间为文旅贵州留足地,发展森林康养为宜居贵州留下客,推动绿水青山“高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高价值”。

--> 2024-02-19 ——我省连续十年在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7730.html 1 履“植”尽责 “树”造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