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持续升级,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不断发展,西部地区对外发展路径更加清晰。”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住黔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江阳对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前景格外关注。
过去一年,江阳和一些委员对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酒旅融合、新能源产业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系列建议,以促进西部地区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加强校企融合发展、推进科研创新‘顶天立地’。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存在着一定的短板。”
江阳介绍,人才是第一资源,博士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龙头引领作用。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新增设了许多博士点,教育部每年都会重点资助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留学或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人员,西部高校也积极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
“但也应该看到,相对于东部省份而言,由于西部省份博士生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博士生人才培养的质量还亟待加强,特别是西部省份所培养的博士生中,国际化能力还存在比较大的短板。”江阳说。
基于以上实际困难,为充分贯彻国家教育强国战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江阳建议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计划。建议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专门的西部扶持计划,针对西部省份博士生进行甄选资助。该计划可包括短期访学、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合作研究、博士生联合培养等类别。提高西部地区博士生国际化的占比,提升博士生的国际视野,夯实西部地区涉外人才高质量培养的基础。同时,建立合作机制推动联合培养。鼓励西部地区高校与国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博士生联合培养计划;通过设立奖学金、研究项目支持等方式,激励西部地区高校积极参与博士生联合培养计划,满足当前形势下发展的人才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