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荣仁
农村有句俗语:最忙不过年三十。除夕,炖猪头、煮粽子、煨长菜……一家人围着土灶转,确实足够忙碌。其实在腊下,年渐渐近了,乡下人家为过年储备,腌腊肉、买年货、打米、打饵块粑……加上日常琐事,也同样忙得不可开交。
年前打饵块粑,几乎是家家必做。春时播种,每家每户都会留一块肥沃的水田,专门栽种一种高秆红壳的“晚谷”,是制作饵块粑的上好原料。
在我的记忆里,儿时周边打米的人家并不多。因此,节前后日用的大米必须在冬至之前打好,因为冬至到立春这段时间,原来的打米机经主人一番改装,就专供做饵块粑了。腊下做饵块粑的场景,堪比赶大集,极其热闹。窄窄的山路弯弯曲曲,来回十来公里的路上,挑着米出村去的,挑着饵块返回的,队伍蜿蜒曲折,担子晃晃悠悠。路极窄处,双方都远远地退到路坎旁互相谦让;相遇时顺带换个肩,男的一手握着扁担,一手相互递烟递火;女的也不慌不忙,一边担着担子夸对方做得多,一边还不忘探听此时打米机旁等待的人数。
到了地点,前面的米袋往往还排着长队。今天是做不了了,明天还是后天才轮到,是一个未知数。尽管家里还有忙不完的琐事,但当热腾腾的饵块粑连续不断地从机子里挤出来,不管是熟识的还是不熟识的人,都会热情地帮衬。你接一坨,我接一坨,把白花花的粑团搁在板子上搓搓揉揉。几个来来回回,一排排圆筒状的饵块粑整整齐齐,白白嫩嫩。虽经不同的手,却像从一个模子里倒出一般,飘散着甜甜的清香。那时没有电话,没有手机,什么时候排到哪一家,全靠来来往往的“担子”传递。主人只负责煮米打成粑,揉搓成形需要几个人才能赶上机子的速度。有时有的人家只有一个人来,也没关系,刚放下担子的人都会主动伸出手去,热乎乎的饵块在热乎乎的手心翻转,说说笑笑间,原本陌生的人与人之间就熟识了。这样的记忆总是充满着无穷的暖意。
把饵块挑回家,来不及喘一口气,就分头给紧挨的左邻右舍一家一两个地送去。等到他们也做好时,也一家一两个地送过来,每年饵块的总量并不会因此而减少,邻里间反增添了许多说不尽的情谊。母亲在县城粮仓缝补袋子,一来二往相认了几门城里的亲戚。每年做好饵块,她都不忘背上几个给他们送去,等到晚间回来,她的小背箩已被苹果、饼干、糖果等塞满。所以,小时候的我总盼着过年,春节到城里的姑妈姨孃家拜年,成了我最快乐的事。
用冬至以后的泉水浸泡,缸子里的饵块可以保存到来年的三四月份。冬夜里,和来访的邻居围炉而坐。父亲们抽着烟,母亲们一边聊家常,一边把大铁钳架在炉子上。一片片饵块粑在炉火上渐渐丰满,胀到极点,粑块“滋”一声就破裂了,焦黄的裂口露出熟透了的白白嫩嫩的粑肉,惹得我们馋涎欲滴。有时候,我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将烤熟的饵块蘸着豆豉拌的辣椒水,一边啃食一边龇牙擦泪。如今回味,仍唇齿留香。回忆起那些有饵块滋养的童年,冬天好像也少了许多冷冽。
过年,就少不了饵块,好像少了饵块,就少了年味。过年时经常有远方的亲戚来走动,客人、陪客的人,这家走走,那家坐坐,这家才刚搁下碗,那家已在一旁不停催促,屋内屋外,热热闹闹。午饭之前不管几点到达,早餐必然是要有的。煮一锅油汤,把切成条的饵块放进沸腾的大锅里,出锅时再放些豌豆尖,油香、粑香、菜香扑鼻而来,一人盛一碗,在半推半就的客套中,新识的亲戚由陌生到熟悉,似乎就在于一碗饵块粑之间的距离。有时客人午饭后忙着回去,主人一边忙着挽留:“再忙也要吃了晌午饭再去。”这几乎成了村里留客的口头禅。也不管客人如何推辞,柴房早已炊烟袅袅。水烧开,放几小块红糖、几粒糖精,再加一两勺甜酒,条状的饵块粑在红汤中腾跃,像水中欢快的鱼儿。客人盛情难却,被簇拥而来,端起碗,吃一根饵块,喝一口甜汤,乐乐呵呵,似乎甜到了心里去。
日子渐好,我们还发现了一种新吃法――冲菜炒饵块。春节前后,青菜刚抽薹。新鲜的青菜薹腌上两三天,发出呛鼻的冲味,切碎,和腊肉、香肠混炒,放上切细的饵块条,炒软,酸菜的冲味中弥漫着肉香,一筷子夹起,迫不及待地放入嘴里,软滑而劲道,五味舒展,口舌生津。
前几天村里有人家办事,一听说县城的姨孃一家要来吃酒席,母亲激动得不得了,早早就上街买了一大袋米粉,我一到家就嘱咐这嘱咐那,生怕一不小心客人就溜走了。吃过午饭,听说哥哥重新装修了房子,姨娘一家就都奔哥哥家去了。大家一边嗑瓜子一边闲谈。表弟的电话时不时响起,人越邀越多,不一会儿,屋里就坐满了人。母亲和妻子坚持要煮米粉,奈何大家都刚吃过午饭,拉住母亲坦诚地拒绝了。嫂子悄悄骑上车,十来分钟就从街上买来了一大袋饵块粑。两妯娌一番忙活,煮了一锅热腾腾的甜酒饵块粑,一人盛小碗,都欣然接受。拿起筷子,细细地吃,慢慢地聊,温习过往的岁月。
一片待客的心意,母亲想到的是粉条,嫂子想到的是饵块,两代人的思维似乎背道而驰。时间和思维的逻辑,有时竟然这么有趣。要是换作小时候,能够煮上一碗肉末粉条吃,那是足够奢侈的一件事,母亲或许就是这么想的。是什么变了,是什么没变?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选择越来越多了,不过,始终不变的,是父辈间搭起的纯朴的乡情和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