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既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培育和倡导绿色文化,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化风成俗。
普及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自觉。要依托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介加大绿色发展理念宣传,倡导全新的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要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倡导以科学、低碳、环保、循环为导向的绿色消费方式。要提高公民的生态审美趣味,鼓励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进行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园林设计等,在追求绿色之美中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开展绿色生活教育,提升绿色文化素养。各类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编写生态文明知识教材,设置绿色生活教育课程,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要深化绿色家庭创建行动,开展绿色生活家风教育,培育绿色家庭文化,引导家庭成员建立起个人生活对环境负责的观念;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城市、绿色宜居村镇、零碳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强化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主体意识,构建绿色生活信息平台,引领人们主动学习绿色低碳生活知识。
构建行为制约机制,完善绿色文化制度。要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碳普惠体系试点建设,建设碳普惠制度推广平台,将交通、购物、餐饮、节能、旅游等居民低碳行为积分化、价值化,鼓励各类销售平台为公众的低碳行为提供消费优惠、兑换产品和服务等,使公众的低碳行为得到有效激励。要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完善促进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利用价格政策,实行居民生活用水、用气、用电阶梯价格制度,用市场价格杠杆有效约束铺张浪费型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要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开设新闻媒体环境违法行为曝光栏目,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环境监督,设立环境建设志愿服务监督岗,引导人们自觉承担推进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责任。
发展绿色文化产业,营造绿色文化环境。要聚焦绿色环保理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创作一批倡导生态文明、反映环保成就的电影、电视、歌曲、漫画等绿色文艺作品,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的文娱生活中就能接受绿色文化的熏陶与感染。要积极开展生态旅游节、国际山地旅游节、生态论坛等各类绿色文化主题活动,加大生态环境公益广告宣传力度,结合各地资源禀赋,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特点,推出各种绿色文化主题产品,打造绿色文化品牌。要大力推动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各类低碳旅游项目,打造“文旅+低碳新生活”融合体,让游客在畅游青山绿水之中不断增强对自然的敬畏感,在享受生态之美中厚植绿色情怀。
(作者单位:贵州理工学院。本文系高校专项课题〔2022XYB0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