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回顾

2023年,贵阳贵安坚定不移落实“四主四市”工作思路,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各项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亮点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为近六年来新高,工业支撑作用持续显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七大产业加速集聚、链式发展,总产值同比增长10.5%。产业园区加快建强,优化调整工业集聚区红线范围,收储工业用地1.78万亩,可用标准厂房1540万平方米、使用率约70%,完成11个重点企业电力设施建设,“园区事园区办”48项基础事项全面落地。产业招商成效明显,建立完善产业招商工作新体系,“招商易”平台上线运行,新引进优强企业469家,新引进到位资金930.9亿元,其中工业到位资金占比56.1%。

亮点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取得新成效

坚持规划为先,完成“一核三心多组团”城市空间规划,擘画了未来十年城市发展蓝图,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运营,贵阳地铁迈入“线网时代”。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路58条,新开通运营定制公交273条,开通运营“黔爽微巴”。贵南铁路、贵金古高速公路通车。建设改造地下管网1033.7公里,建成中小型水库6座,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69.2%。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市区两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成投用,初步实现城市“一网总览、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共享”。精准出台系列房地产支持措施,超额完成“保交楼”年度任务。打通断头路15条,拥堵指数稳定退出全国前20。全市城乡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排名跃升至全国大城市前列。人口人才加速集聚,新增高校毕业生留筑人数创新高、达12万人,其中省外高校毕业生来筑人数较2022年翻一番。近三年青年人才占新增人口数比重超过60%。

亮点三:“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1%,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面消除。脱贫成果持续巩固,“3+1”保障持续提升,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超过1.8万元、同比增长15%以上。粮食蔬菜保障有力,新建越冬蔬菜保供基地2.28万亩,有效填补深秋早春蔬菜供给缺口,蔬菜自给率提升2个百分点、达62%。种业发展取得突破,成立现代种业产业园、岳麓山贵阳种业创新中心,获批农业农村部喀斯特山区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落户全省首个生猪“院士工作室”。

亮点四:旅游复苏带动消费取得新成效

聚焦“三大要素”,深挖“六爽”内涵,推出一批文旅融合新业态,“避暑+”“文化+”成为全国新热点。旅游经济加快恢复,全年接待游客1.47亿人次、游客人均花费达1325元、过夜游客突破3100万人次,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116%、106%、129%。获评中国十大“大美之城”、“2023年中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必去城市”。文旅融合亮点纷呈,“路边音乐会”场场爆满,成为贵州群众文化新IP。民族大联欢广场万人共舞、欢歌笑语,2023全国广场舞之夜闪耀筑城。建成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成为全国首个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数字体验馆。“年轻化、新玩法”持续破圈引流,形成新的旅游“虹吸效应”,“贵阳旅行新玩法”入选中国旅游创业创新范例。大松山墓群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消费流通扩容提质,新引进一批国内国际知名消费品牌、贵州首店,新增全国钻级酒家12个、“中华老字号”3个,建成曹状元街、繁花市井等5个特色街区,策划推出“520购物节”系列活动,青岩古镇南北明清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青云路步行街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石板现代商贸服务园、西南现代商贸物流园实现业态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

亮点五: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聚焦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核心区。算力规模加速做大,华为云、中国电信等智算中心落地,建设华为盘古大模型生态体系,昇腾人工智能云服务上线,天翼云大模型训练中心投运,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人工智能训练场挂牌,算力规模超7万卡,成为全国领先的智算基地,2023年被誉为贵阳贵安智算元年。大数据赋能纵深推进,贵阳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挂牌运营,1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改造,建成融合示范项目211个,贵州航天电子科技等7家企业获评工信部试点示范和典型案例,发布数字应用场景229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指数超过56。“一硬一软”产业加快做大,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20.6%。贵阳大数据科创城集聚企业818家,华为云营收突破500亿元,累计引进生态伙伴44家。大数据交易所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上线运营全国首个政务数据专区。

亮点六: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

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重大改革推进有力,完成新一轮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深化国企收入分配改革,贵阳信用增进公司组建53天获AAA评级,贵阳贵安国企实现营收1158亿元、同比增长12.6%。储备粮“储加结合”试点目标超额完成,形成“储加结合”新模式。“五个一办”改革深入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84.2%。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召开贵阳贵安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十八条”,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活力明显增强。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一局四中心”建成投用,开通国际货运航线,中欧班列、黔粤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常态化运行,二手车出口基地挂牌投用,“一港通”快速通关模式成功试运行,建成贵阳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2%。贵阳贵安两个综保区全国综合排名分别提升57位、28位。新增A级物流企业29家,成功入选生产型国家物流枢纽名单。新增国际友城1个、友好交往城市5个。科技创新取得新实效,获批建设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1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成立贵州绿色产业研究院、乌江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贵州分中心。大自然科技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创新能力跻身西部19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前三。

亮点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深入开展“四个绿色行动”,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4个、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个。生态优势持续彰显,成为2023年唯一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省会城市,南明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9.5%,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稳居前列。实现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7个100%”。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有力有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2018年至2022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亮点八: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

全面完成贵阳市委、市政府承诺的民生实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降至2.05。“一圈两场三改”三年攻坚顺利完成,140个“15分钟生活圈”全面建成,累计新增公共停车位7.5万个,新建和改建农超市场136个,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4.7万户、完工11.9万户,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13万户、完工12.7万户,完成背街小巷改造1141条。以农村“五治”为抓手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盘活利用闲置农房1006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3%,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红黑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滥办酒席得到有效遏制。新建农村公益性生态公墓46个。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城镇新增就业15.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新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1个,每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达4个。新增学位2.6万个,新增“公办强校”187所,引进全国知名学校2所。获批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投运,建立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保障。提升低保标准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实现市域范围内城乡低保标准统一的省会城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有效,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双降”,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经济、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稳定可控,基层消防力量不断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 2024-02-08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7386.html 1 回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