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 唐克军
“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供了重要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加快建构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一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源头活水。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阐发,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保持话语和叙事体系的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华审美风范。二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优化完善话语内容。要不断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构建具有共同价值基础和广泛接受度的叙事逻辑,准确讲好中国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基本主张。三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保证话语转换翻译准确度,实现话语精准有效转换。要开创高端翻译人才培养新局面,筑牢其传统文化根基,强化其掌握翻译技术的能力,实现由“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再到“传播中国”的转变。
让中国故事出圈出海,中国形象蜚声中外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重要目的是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将塑造国家形象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新征程上,讲好中国故事,使命光荣、任务艰巨。第一,要有展示中国发展成就的故事主题。通过历史、文化和社会视角深入挖掘中国发展成就的独特故事,探索中国在科技、经济、教育、环保等各个领域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第二,要有高质量文化产品作为故事载体。创作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产品,以高质量文化产品为中国形象代言。第三,要有全面多样的故事传播渠道。利用媒体、社交平台、文化活动等多种渠道传播中国故事,构建全方位的讲故事格局。第四,要有宏微结合的故事视角。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讲述百姓日常生活、个人成长奋斗史等小微故事,提高国外民众对“中国体验”的感性认识,增强中国故事吸引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中国声音传得开有回响
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战略目标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之多、交流之广及交融之深前所未有。中国需要融入世界、发出声音,世界也期待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方案。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形成多元、立体的大外宣格局,让中国声音传得开、有回响。
学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传播内容。既要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视角进行深入理论研究,赋予传播内容学理厚度;也要在细微之中和日常之处发力,以生活化、趣味化的内容拉近中外人民的生活距离,引起各国人民的情感共鸣。
情怀与能力相统一的传播主体。既要厚植传播主体的家国情怀,巩固其心向祖国的价值观信仰,保证其在国际传播中的基本立场;也要加大对传播人才的培养力度,引导其加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规律,提高传播艺术与实践能力。
入耳与入脑入心相统一的传播方式。打通多维度、多形态和多平台的传播渠道,与其他国家的媒体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常态化传播,实现入耳的效果;要开展国际受众调查,区分传播对象,精准施策,针对受众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及语言表达采取针对性传播策略,提升国际传播的有效性,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自我预防与外部反馈相统一的调控机制。建立紧急情况应对机制,以组建专业危机管理团队、监测并评估舆情风险等方式充分应对国际传播中的紧急情况;建立国际合作网络与信息共享机制,与国外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信息流通,及时接收国际传播效果的反馈和建议。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