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汇川:提升社区品质 书写民生答卷

胡作永 孔亚男

汇川区洗马街道开设的“幸福餐桌”。 (洗马街道供图)

遵义市汇川区始终把服务居民群众当做“头等大事”,采取“由群众提议、让群众监督、请群众评价”方式,2023年全区62个城市社区通过“楼栋红管家”“民情小分队”“自管小组”等队伍,收集居民安装充电桩、铺设燃气管网、建设养老驿站、打造睦邻之家、开设幸福餐桌、改造街面商铺等问题1000余个。

一份牵挂 便民的事提速度

社区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一线。要做好“穿针引线”的联系工作,让群众满意,社区基层干部的心里就必须要有一份对群众的牵挂。

十字社区是遵义城区以北的城郊结合地区。“我们社区需要解决的事多,但人员力量有限。”过去,社区一直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而苦恼。经过几番调查研究后,2023年,十字社区党总支部建立了兼职委员工作机制,针对大事、难事,实现联合解决。

“这口水池修好后,有效保障了我们居民群众的日常用水。”十字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王丽君介绍。在发现社区原有的蓄水池年久失修这一问题后,王丽君立刻组织社区“两委”开展联席会议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积极向上争取“一事一议”资金,同时还发动小区居民自愿参与投工投劳活动,最终耗时3个月完成了重新铺设饮水管网的工作。

目前,通过兼职委员工作机制,十字社区共解决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治理、治安维稳等服务事项6件,惠及群众1350人。

“这条路终于换上了新路灯,走夜路回家更安全了。”住在徐家湾组的居民欧国彬说。2023年12月下旬,S101汇川区董公寺街道金星社区苟家院子到徐家湾组路段两旁的旧路灯“退役”,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正式“上岗”,沿线居民对此赞不绝口。

2014年,金星社区自筹资金在辖区主要干道安装路灯110盏。由于使用时间较长,许多灯泡已经损坏,线路也出现老化问题,为群众出行埋下了安全隐患,群众对安装新路灯的呼声越来越高。

了解这一情况后,社区主动联系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及时制定方案,迅速启动路段旧路灯拆除、新路灯安装工程。经过1个月施工,该路段的旧路灯已全部拆除完毕,35盏新路灯也随之亮起。

一种守护 安民的事有温度

社区养老是城市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老年人的晚年幸福,需要凝聚社会合力。

洗马路街道添阳社区聚焦60岁以上老年居民的“三餐”问题,筹备打造“幸福餐桌”,让居民吃得安心、住得舒心。

在社区“两委”的组织下,业委会协调场地,物业提供水电,社区负责厨师选聘、原材料把控,“幸福餐桌”火热地开办起来,社区通过“小餐桌”实现了居民“大幸福”。

除了开办社区食堂,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上海路街道航宇社区更是关注到老人养老难题,社区积极争取区民政部门政策和资金支持,与遵义医养集团合作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设养老驿站,构建起社区“机构养老、日间照料、居家上门、医养结合”四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

在航宇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2036人,占比达三分之一。通过建设健康小屋、娱乐室、图书室、舞蹈室、老年大学等一应俱全的养老驿站,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让老人们可以养老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

一个承诺 惠民的事有力度

学堂堡社区作为汇川区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易地搬迁安置点,有不少妇女老人因为家庭原因无法外出务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学堂堡社区党支部高度重视居民就业问题,统筹联系就业公共服务站与零工市场,力图打通群众就业的信息、渠道壁垒。

目前,根据劳动力年龄结构、岗位需求、就业意愿,学堂堡社区精准为易地搬迁户推荐就业岗位449个,为易地搬迁户、低保户、残疾人、退役军人、大学生等各类人员提供精准就业服务,促进稳定就业87人。

学堂堡社区通过构建“就业需求—平台服务—技术培训—岗位供给”一体的人力资源供需循环链,打通劳动力需求端到供给端的“最后一公里”,最终实现让搬迁劳动力就业率达99.5%的目标。

“感谢社区每年都为我们分红,今天又领到了23000元。”居民黎治春高兴地说。

今年1月23日,是大连路街道坪山社区发放红利的日子,社区向1528名股民发放“红利”600多万元。

为发展集体经济、普惠辖区群众,坪山社区将辖区周边闲置铁路等资源“整体打包”整合为集体资产,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合股融资、自主投资三种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做大蛋糕。

如今,辖区内摩托车市场、宾馆、酒楼、农贸市场等多种业态发展繁荣,集体经济蒸蒸日上,居民的年终红利也越发可观。目前,坪山社区已经实现了社区集体的固定资产从零到逾亿元的美丽嬗变。

--> 2024-02-06 胡作永 孔亚男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7217.html 1 汇川:提升社区品质 书写民生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