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勇立潮头,争渡

——写在六盘水市两会召开之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大潮澎湃,万派涛声奔涌而来。

1月31日,六盘水市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来自该市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汇聚一堂,积极献良策、话发展、绘蓝图。99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激荡着昂首阔步的澎湃新潮。

新步伐、开新局、展新貌,是六盘水市以更澎湃的激情、更务实的作风、更铿锵的足音绘就蓝图的鼎新之谋;新发展、新跨越、新气象,是六盘水市奋进新征程、激发新活力、挖掘新潜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2023年,六盘水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聚力防风险、促发展以及大抓工业强市、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招商引资“1+3”重点工作,持续擦亮“江南煤都”名片聚“财气”,擦亮“中国凉都”名片聚“人气”,擦亮“生态绿都”名片聚“名气”,努力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子、西部欠发达地区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子、喀斯特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子,高质量发展“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动能加速集聚。

林立园区,工业转型激昂青云。立足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打好特色牌,舞活产业链”,六盘水以转型之笔勾勒出工业坚定前行的清晰轨迹,为“富矿精开”提供了生动注解。

2023年,六盘水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72个,完成投资138.1亿元。全省单家焦化产能规模最大的六枝美锦“煤—焦—氢”项目一期实现点火烘炉,盘江新光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1号机组首次并网一次成功,开工建设贵州能源水城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

同时,依托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优势,六盘水不断拓展煤机装备和铝加工产业内涵外延,双元铝业技改扩能、湾田矿山设备加工制造及维修等一批重点项目启动建设,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集群飞速发展,制造业保持行稳向好势头,传统煤电产业正向“高端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多元化拓展,“不唯煤”的发展格局呈现崭新变化。

田畴沃野,乡村振兴上演动力变革。土地由“散”到“聚”,产业由“粗”到“精”,当产品链与产业链环环相扣,供应链和价值链互促共进,喀斯特山地“长”出的“绿色银行”实现了丰收的约定。

2023年,囿于山高沟深、耕地零碎的现实困境,六盘水着力于提质增效,全面完成1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粮食单产每亩236公斤,较上年提高每亩3公斤;蔬菜、生猪、禽蛋产量分别增长5.2%、0.3%、17.1%,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更加充实。同年,茶、猕猴桃等土特产从磅礴乌蒙中跃起,六盘水从“一煤独大”的格局奋力转型为“多点共进”。

街衢巷陌,民生愿景渐成幸福实景。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地有声,一张张幸福面孔笑靥如花,共同构成了凉都儿女高品质生活的美好画卷。

2023年,备受关注的凤凰东路全线建成通车,“三地同城”步伐加快;全省最后一个“市市通高铁”项目盘兴铁路捷报频传,“高速交通圈”加速构建。同时,六盘水荣登2023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榜首,接续开展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冬季滑雪季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凉都·六盘水夏季马拉松、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全年接待国内过夜游客563.19万人次、人均花费超过1000元,“夏凉+冬暖”正成为六盘水新的靓丽名片……

此外,六盘水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2%……

涉滩之险见证增长之稳,爬坡之艰映照发展之进,闯关之难更显转型之力。从“新”出发,凉都儿女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守望着脚下的土地、城市的明天。

两会很“大”,民生实事、经纬万端,都在这里汇集;两会很“小”,各行各业都能说出自己的心愿。这方山水,曾见证了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征途上,用情与智精彩落笔的难忘记忆;渡过历史的大江,如今的六盘水,也将以勇立时代潮头的姿态——争渡。

--> 2024-02-06 ——写在六盘水市两会召开之际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7185.html 1 勇立潮头,争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