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

赵勇军

“土特产”是一方水土孕育的地域产品,也是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今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效。2023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要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在2023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全国“土特产”推介活动中,贵州7个“土特产”进入名单,分别是修文猕猴桃、镇宁蜂糖李、麻江蓝莓、兴仁薏仁米、花溪草莓、长顺绿壳鸡蛋和雷山银球茶。7个“土特产”的成功实践,为全省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提供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之路。

“土特产”之“土”,源于一方水土。土特产要原汁原味,就得深挖当地“土”的资源,立足乡土资源和产业基础,向山地要效益,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打造集中连片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镇宁蜂糖李、麻江蓝莓等一批批独具风韵的农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大山,为千万农户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

“土特产”之“特”,在于独具一格。产业发展核心在特色,关键也在特色。这就需要深耕“差异化”“特色化”。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完善特色产业标准体系。对贵州而言,就是要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标准、欧盟标准等衔接,有效提升“贵字号”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土特产”之“产”,在于产业融合。做好“产”,就要坚持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分层级布局加工业,用好直播销售等方式,切实把优势做优、强势做强。同时加快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服务业等多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修文猕猴桃跨界成网红,镇宁蜂糖李闯出大名堂,麻江蓝莓酿就致富梦,兴仁薏仁米出山创奇迹……可见,只要扎扎实实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就能更好地推动乡村产业质量变革,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

--> 2024-02-06 赵勇军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7158.html 1 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