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茶叶因鲜香而声名远播。产地良好的气候环境是生长基础,为解开影响湄潭茶叶品质的“气候密码”,2023年10月,由贵州省科协指导,贵州省气象学会联合当地政府和企业进行了调查论证。
调查发现当地年均温15摄氏度,年日照时数达到1100小时、降水量1100毫米以上,温度指数、湿度指数和日照指数等气象指标十分适宜茶多酚、氨基酸等品质的形成。正是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湄潭茶叶的品质优势,湄潭茶叶也因此获得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颁发的“气候好产品”称号。
这是继2023年5月帮助赤水金钗石斛获得“气候好产品”称号后,贵州省气象学会再次运用科技手段,展现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背后的独特气候优势,帮助地方产业取得新名片,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学会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省科协所属130个省级学会发挥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各类学科科技力量,促进科技创新、助力行业经济发展。
发布专业、权威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学会促进科技进步的主要抓手。各省级学会强化对科技工作者创新方向的引领,开展基础性研究,关注学科前沿热点问题。
近年来,我省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家庭农场数量、规模发展迅速。贵州农业经济学会开展专项研究,针对我省家庭农场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发布研究成果,指导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不断壮大。
2022年12月,由贵州农业经济学会主办的贵州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上,经过专家们群策群力,总结出几套适合广大经营者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并探讨了融资、吸引青年返乡的可行方法,助力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提升,激发乡村经济活力。
举办高端学术会议和科技赛事活动也是各省级学会提升学术科技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2023年7月9日至11日,由贵州省气象学会等单位承办的“第一届全国山地气象学术研讨会”在贵阳举办,来自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的112家单位、高校和企业参加。
前沿的学术思想进一步碰撞,促进国内山地气象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主阵地建立,使国内外专家更加关注贵州及西南独特的山地气象问题,助推贵州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气象学术交流活动品牌。
各省级学会还在服务经济发展主战场上,利用智力、人才密集的显著优势,组织专家发挥智库作用为企业破解科技难题出谋划策。
贵州省计算机学会针对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及时组织研发力量开展攻关。
2023年8月,贵州数据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迫切需要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支持,省计算机学会依托贵阳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工作开展,组织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专家对数据安全的有序流通、压力测试等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并取得成果,为贵州数据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融资超过4000万元,实现营业额翻番。
省科协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里,各学会累计成功立项36个科研课题,提交调研报告12篇,举办“第43届中国无机酸碱盐学术年会”“2023数据要素流通关键技术高峰论坛”等60余场高端学术活动,形成了一批具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的理论成果,助力政府、企业科学决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