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西秀:砥砺奋进促发展 勇立潮头建新功

西秀区虹山湖夜景。 潘军翔 摄

梅世桂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7.4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2.9%,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7%、7.6%,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引进优强企业20家,新增市场主体10751户,工业投资增长26.6%,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省唯一获第四届贵州省省长质量奖的企业;新增城镇就业1.62万人,创业带动就业3207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和中小学14所,新增学位3124个,医保基金报销4.51亿元,“三保”保障有力,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2023年,西秀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有序发展。

这一年,西秀区全力攻坚、狠抓落实,坚持不懈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交出了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

抓产业促发展 稳固经济根基

走进西秀经开区,只见企业生产势头正旺。2023年,西秀经开区规划范围调整获省政府同意扩展至15平方公里,产业发展跨上新台阶。

工业在优化升级中壮大。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如火如荼,安大民用航空环形锻件生产线、安吉大型钛合金精密铸造中心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航空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6家,航空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64.6亿元,增长19.8%。培育大数据市场主体30家,煜明科技、嘟嘟食品、华润水泥骨料等项目顺利投产,酱香白酒、生态食品、现代化工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637.7%、24.4%、21.9%。

农业在巩固提升中增收。该区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7万吨左右。深入落实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问题整改,土地整治指标成功入库11440亩,全省排名第1。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辣椒、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达96.65万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9%。南山婆、越秀等项目顺利建成,新组建农业SPV公司6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7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旅游在融合发展中复苏。西秀区深入实施“旅游+”“+旅游”战略,开展“蔡官美食节”“屯堡人家过大年”等文旅活动,新增精品旅游线路15条,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游客人均花费分别增长31.5%、47.9%、12.5%。旧州古镇成功盘活销号,历史文化街区获评省级商业步行街,苗岭屯堡获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称号,西秀区荣获“2023年全国避暑旅游优选地”“2023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百强区”称号。

如今的西秀,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发展优势更加明显,经济基础更加牢固。

强基础补短板 城乡面貌更新

2023年12月28日,西秀区北航路“断头路”通车,过去从北山路到武当路荒草丛生的路面,摇身一变成为宽阔的柏油路。

西秀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棚改存量消化9197户,改造老旧小区7084户、背街小巷10条、地下管网28.59公里,成功打通北航路大水沟段、泉安路延伸段、北二十五号路等断头路,世通城市广场、丰景华府等21个问题楼盘实现复工,完成“保交楼”4195套。成功申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新建5G基站305个,完成农村户厕改造970户,打造农村公路经济示范走廊23.1公里,新增乡镇通三级公路35.3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

这一年,西秀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1”保障问题动态清零,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率达95.9%,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6%。旧州镇茶岭村荣获“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示范村”称号,刘官乡金土村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如今的西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既丰富了城市魅力,又留住了乡愁记忆。

谋创新强治理 增强发展活力

走进西秀区人民医院的医保经办点,家住凯旋公园的张先生通过医保公共服务自助终端机办理异地就医备案,仅花5分钟便办理完结。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西秀区不断推进医保业务办理智能化、便民服务合理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实现医保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随时办”,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西秀区大力推进35项重点领域改革,医改方面被评为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督查激励县(区),公安执法“大数据+集约型”办案模式入选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深化“放管服”改革,一般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全省营商环境评估考核排名上升16位。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引进海南金世杰、河北思宁等优强企业,产业到位资金28.45亿元,位居安顺市第1。全面扩大开放合作,安大、南山婆等重点企业出口平均增速超过30%,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2亿元。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9.33亿元,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南山婆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如今的西秀,改革氛围更加浓厚,创新土壤更加肥沃,赶超跨越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西秀区坚持重保护强治理,环境质量更加优良。该区全力推进中央、省、市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和巩固提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9.2%。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部署,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8.9%,6个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完成营造林3000亩,水土流失治理9.01平方公里,治理历史遗留矿山2个,森林覆盖率达54.5%。全面开展“双碳”行动,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华润水泥荣获国家级绿色制造工厂称号。

如今的西秀,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一幅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大美图景正在徐徐铺展。

办实事惠民生 完善社会保障

“字写得好不好看,坐姿很重要。”在西秀区友谊社区儿童之家,练字班课堂正在开课,20名小朋友坐在一起,拿着各自的笔记本,一边听课,一边练字。

西秀区友谊社区是西秀区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实施内容。在友谊社区,通过社区购买服务的方式,儿童之家的服务得到了提升。

西秀区坚持民生投入力度不减,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通过“一村七岗”、就业援助岗、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681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460人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达76.2%。设立教育“奖优”“扶弱”2个基金,引进观山湖一中等优质资源联合办学,旧州中学“申特”、旧州幼儿园“申示”顺利通过省级评估。

同时,旧州、双堡等医疗次中心纳入医共体管理,建成省级示范性中医馆1家,完成适龄妇女“两癌”筛查1.2万人,县域内就诊率达92%,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现场复审评估。新增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家,安顺市第三届运动会西秀区代表团奖牌数位居全市第1,杭州亚运会上西秀区体育健儿勇夺“2金1银”的好成绩。

如今的西秀,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2024年,西秀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航空产业城和一流旅游城市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大改善和产业招商,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安顺新篇章西秀新答卷打牢坚实基础。

--> 2024-02-0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7014.html 1 西秀:砥砺奋进促发展 勇立潮头建新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