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鲍贝贝
今年26岁的王前龙,是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矿采煤三区的采煤队队长。作为一名“90后”的采煤“新兵”,他与煤的不解之缘在小时候就已深深结下。
“我出生在有‘江南煤都’之称的六盘水,从小到大,身边的很多兄长及长辈都是煤矿工人。煤的存在,给了我们家族丰富的就业机会,也让我对煤产生了很深的执念,所以在大学时期选择了采矿专业。”说起自己与煤的渊源,王前龙侃侃而谈。
虽然入行采煤生产一线仅3年,王前龙却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在采煤方面做出了精彩文章。
“时代在发展,为了更好保证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我们的采煤手段也与时俱进。”王前龙介绍,去年,在全面调查研究采面煤层赋存、地质条件及工作面顶底板的基础上,他们尝试了全新的安装技术。经过不断尝试,发现一次性安装设置采面溜子,再通过人工开帮的方式安设14个液压支架,将割煤机组安装调试正常,再从14号支架处往上掘割开帮,通过掘出一架位置就安设一个支架的方式,可以大大节约劳动用工,达到省时、省力、降耗、提效、保安全的效果。
“‘通过改变导风和支护方式快速回收法’,传统工作面回收方式也随之变化,不仅消除了回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加快了回收进度,还大大节约了回收成本。同时,在采面上下端头使用过渡架代替‘四组八梁’,减少了繁琐的工序,降低了安全隐患。”王前龙说。
针对采煤过程中材料超耗严重的问题,王前龙还组织班组制定了节约奖励、超耗减资的考核办法,在全队形成了人人当家理财、个个厉行节约的良好氛围。
今年1月,随着矿区新引进改造的ODEL钻床投入使用,工作效益比原来提升了50%。王前龙深有感触:“煤炭资源是支撑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何让煤炭资源利用效能‘最大化’,是我们新生代采煤人的责任和使命。未来,我将不断学习煤炭行业先进科技知识,通过新技术新手段,为煤炭资源的精细开采、可持续利用贡献力量,让青春在‘煤海’里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