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

芶红礼

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贵州视察,多次对贵州“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2021年2月视察时要求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充分体现了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贵州的深切关怀。在近期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等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贵州省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省委全会、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多次进行部署,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

坚决守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特别强调“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贵州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持续用力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脱贫人口基本实现清零,600万省外务工劳动力稳定就业,“3+1”水平保障巩固提升,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聚焦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强化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发展特色产业,盘活项目资产,加快脱贫县发展步伐,让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摆脱落后局面,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践证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必须抓牢底线任务,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经济社会全局稳定发展才有充足底气,才能确保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在新征程上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时刻绷紧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特别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贵州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支持我省建成280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立足我省特殊地形地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开展种业振兴行动,推进优质专用粮食作物品种选育攻关,让农民用好技术种出好粮食。抓好农资保供稳价,稳定农民预期,降低生产风险,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打开思路,把林地、草地和大量山塘水库利用起来,坚持宜粮则粮、宜渔则渔、宜林则林,进一步优化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等发展模式,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实践证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我们始终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头,坚持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为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不懈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大力推进的“四化”之一,是深入实施主战略、努力实现主定位的重要抓手。贵州科学把握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的关系,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持续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做足“土特产”文章,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推进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经营,茶叶、辣椒、刺梨、蓝莓、猕猴桃等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持续提升,贵州黄牛、贵州山羊、生态家禽、生态渔业等渐成规模,2022年一产增加值总量跃居全国第14位,2022年、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6%、3.9%,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0%。实践证明,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农业发展。必须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推动品种增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更多更好地惠及农村农民,就能织就一幅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画卷。

坚定不移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明确要求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近年来,贵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规划引领,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先建设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统筹抓好农村改厕改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发展,“村超”“村BA”火爆出圈,形成现象级传播。实践证明,乡村建设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美丽中国建设。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让农耕文明的根脉生生不息,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必将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全面围绕农村基层基础“强双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明确要求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贵州以强化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为引领,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特别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注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加强村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带动各类基层党组织实现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持续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整治大操大办、攀比之风等,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践证明,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得看“领头羊”。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抓住健全乡村组织体系这个关键,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才能纲举目张抓好乡村五大振兴,才能实现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

--> 2024-01-3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6542.html 1 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