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着力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课题组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课题组从新型工业化的视角,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怎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调研,剖析研究如何着力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相融合,提升产业体系高质量的科技赋能水平。一是建设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支持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推动在贵阳贵安、遵义建设高能级、高水平的区域创新中心。着力培育大数据电子信息、新材料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符合条件的省级中心升级为国家级中心。加快培育信息咨询、工业设计等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二是推动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协同并进。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力支持基础学科建设,强化对空天信息、生物科技、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布局。推动跨国企业在黔建设高端科研开发机构,赋能本土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三是推进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乌江实验室等科技转化示范引领平台作用,探索“技术成果引进—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创新模式。试点建设“概念验证平台”,探索“工程师+市场化投资运营+科创团队”中试平台建设模式,形成“技术研发+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天使基金+应用场景”五位一体的“中试+”生态。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提升产业体系全方位的场景革命水平。一是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白酒等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进行全链条改造。加快通用大模型在工业领域部署,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推动设备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的集成共享,促进工艺改进、运行优化、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二是推进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围绕服务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大力提升基础算力保障能力。依托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吸引国内外优质大数据企业入驻,大力培育发展先进算力、数据应用、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三是推进场景化赋能应用。开展应用场景创业创新,推动算力、模型、数据等关键要素创新突破,以数字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应用场景为导向,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工业软件等数字产业,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

推动节能降耗与低碳循环相融合,提升产业体系全流程的绿色发展水平。一是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完善绿色低碳产品开发推广机制,修订绿色低碳产品评价相关标准,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和认证,开发推广绿色低碳产品。探索打造中小企业低碳环保服务平台,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助推中小企业提升绿色制造能力。二是深入推进节能减碳。落实国家“双碳”要求,系统推动钢铁、建材、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节能技改和清洁低碳改造,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以森林碳汇、湿地碳汇和岩溶碳汇为主的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三是大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引入国内领先科研机构,共同探索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路径,加快推进磷石膏、锰渣、钡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扎实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提升资源利用水平。

推动先进制造与三次产业相融合,提升产业体系大集成的功能整合水平。一是构建服务型制造发展体系。大力推动装备制造、建材、医药等产业加快向产业链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端营销服务延伸,积极培育新型服务型制造企业,创新提供数字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服务,拓宽业务范围,提升利润空间。二是提升“工业+农业”融合水平。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积极引进先进装备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面向农业领域的“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和示范工厂,打造智能农场、智能养殖场。三是打造“工业+旅游”融合生态。树立工业遗产保护理念,挖掘整理工业遗产资源,打造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大力推广“观光工厂”等模式,通过参观产品加工生产过程、现场互动体验和集中展示销售区介绍销售,为工业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

推动省内协作与省外合作相融合,提升产业体系开放式的市场流通水平。一是推动产销精准衔接。常态化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组织生产企业与用户企业开展供需对接,鼓励省内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省内产品,组建本地供应链“朋友圈”,畅通省内循环;推动省内企业积极参与省外产业分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外地销售链“拓展地”,融入省外循环。二是拓宽市场流通渠道。推动制造企业积极融入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围绕可视物流、智能仓储、自动投递等环节,建立数字化供应链,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加快培育大型批发企业集团、经销商和大型零售企业集团,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新型外贸商业模式。三是丰富市场流通场景。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化工、电子元器件加强国内市场规则体系、商品质量标准与东盟、国际经贸规则对接,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鼓励白酒、食品等产业中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优化营销体系,结合线上线下流通模式,在其他省市布局展示中心、分拨中心、零售终端等,提升市场竞争力。

(课题组成员:金必煌、韩龙、李莉、杨德校、冷应鸿、汤麒麟、李明星、柏瑞)

--> 2024-01-3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6513.html 1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着力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