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北小城“三不沿” 吉他旋律传四海

遵义神曲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工人给吉他上油漆。

文/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杰

正安,一个位于武陵山区的黔北小县,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

近年来,正安县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世界著名吉他产业集聚地。

一把吉他,把这个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的黔北小县与世界联结起来,拨动着动人“旋律”。

从无到有的产业链

清晨七点,正安县经开区车水马龙,行人匆匆。在遵义神曲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门口,工人们排队打卡上班,开启忙碌的一天。

这家公司是正安县第一家吉他企业,创办人是郑传玖兄弟俩。

1997年,19岁的郑传玖南下广东务工与吉他结缘,一干就是7年。2007年,他和十几个正安老乡拿出6万元,创建了广州神曲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由于产品质量过硬,他们接到了源源不断的外贸订单,企业也逐渐发展壮大。

在郑传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正安人在广东从事乐器行业。而这些掌握技术的产业工人,为正安县吉他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2年,正安组织工作队远赴广东等地开展招商,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家乡建设和发展。

2013年,正安县迎来了首家吉他制造企业——由郑传玖兄弟俩投资的遵义神曲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此后10年,越来越多的吉他相关企业进驻正安。正安县吉他产业专班负责人介绍,“正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厂房租金减免等一系列措施,吸引吉他企业入驻。”

“最具吸引力的是当地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完整的产业链。”贵州正安娜塔莎乐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李启旺说。2018年,由于看好正安县的吉他产业,他把公司从广州搬到了正安。

经过10年发展,正安县的吉他产业链已初具规模,产品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实现了从“代加工”到发展自主品牌的跨越,已注册“娜塔莎”“威伯”等56个吉他自主品牌,获吉他相关专利288项。

正安,从起初的吉他工业逐渐向吉他工业、吉他旅游、吉他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转变。

十年磨一剑。正安吉他从无到有,弹奏出产业发展强音。

1.5万人端稳“饭碗”

下料、粘接、打磨、上色、抛光、调音……走进贵州正安经济开发区的贵州贝加尔乐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股木料特有的香味扑面而来。

车间内,成排的工人在流水线上制作吉他,繁忙有序。

经过上百道工序,一块块来自国内外的木料,被加工成锃亮的吉他,源源不断地发往各地。

“每天骑电瓶车上下班只需要七八分钟,每月能挣三四千元。”遵义神曲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工人邓文芳说,得益于吉他产业的发展,正安人就近便能找到一份工作。

企业发展壮大,群众就业有路。

“真是没想到,我以前四处打工,现在居然能成为一名靠手艺吃饭的‘吉他工匠’。”“80后”小伙韦会勤说,2016年通过吉他制作技术培训后,他进入贵州贝加尔乐器有限公司工作。

“园区开展的技术培训我一次都没落下。只要技术在身,腰包鼓起来是迟早的事。”8年时间,韦会勤从工人干到车间主管,工资也从每月3000元涨到了6000元。

如今,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已入驻吉他生产及配套企业129家,吉他产业带动约1.5万人端稳“饭碗”。

“五进”活动深入人心

为加快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打响正安“吉他之都·音乐之城”品牌,推进正安吉他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2022年4月以来,正安县持续开展吉他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五进”活动,吉他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吉他之都·音乐之城”文化魅力日益彰显。

正安县第五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李俊鹏,喜欢在吉他培训班弹唱,“每次弹吉他,我就很放松,音乐让我觉得生活很美好。”

在正安,不少老年人也在学吉他。为此,正安县专门组建了银发吉他培训班,让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

“以前我连怎么拿吉他都不知道,在老师们的细心教学下,我学会了弹吉他,每天弹一弹,心里很快乐。”正安县老年大学学员宋培莉说。

正安银发吉他培训班有老年学员28名,年龄从51岁到77岁。他们自行编排吉他弹唱节目,组织文艺演出,乐在其中。

截至目前,该县约有5.68万人参与吉他弹唱学习中。

产旅融合走新路

2018年,正安县吉他广场投入使用。

2020年,以正安县吉他产业发展为原型的电视剧《吉他兄弟》上映。

2021年,正安县获得“中国吉他之都”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称号。

2022年11月,“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景区”成功晋级为国家4A级景区。

2023年3月,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成为贵州省唯一一家通过验收的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并获授牌。

2023年10月,正安举办了为期10天的“青春遇见贵州·吉他律动正安”音乐美食消费季系列活动,吸引40余万当地群众和游客参与。

如今的正安,吉他元素处处可见,吉他美妙的旋律处处可闻。随着吉他产业的发展,吉他文化广场、吉他风情街、吉他博物馆已成为游客打卡点。

同时,吉他相关文创产品也深受游客青睐。“我们馆内的吉音宝宝卖得特别好,被不少游客选为伴手礼。”正安吉他博物馆工作人员刘俊益说。

正安围绕文化建设延链条,以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发展吉他相关文化产业,将吉他培训、吉他文化节、吉他博物馆等纳入园区,开发吉他旅游衍生品,打造吉他旅游精品线,不断提升吉他节会、展会的举办水平,使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同步发展。

--> 2024-01-3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6406.html 1 黔北小城“三不沿” 吉他旋律传四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