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市巴铃镇重工业园区贵州龙凯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轮毂。 刘朝富 摄
←义龙新区万屯镇盘兴村村民在收获生姜。 刘朝富 摄
“清汤寡水,全靠蘸水……”随着一声吆喝,兴义市猪场坪镇龙滩村黔西南小岗家辣椒加工专业合作社的直播间里,10多名老奶奶在两名年轻女主播的带领下,开始了手搓柴火辣椒面的直播销售。
“参加直播不只好玩,还可以赚钱。”62岁的汪忠琴十分投入。家住龙滩村的汪忠琴以前也种辣椒,种出来只能拿到镇上售卖,卖价低、销量少。去年,她家种的10亩新品种辣椒收获后,送到合作社制作成手搓柴火辣椒面并在电商平台直播销售,收入8万多元。今年,合作社示范种植了600亩辣椒,还与当地农户合作种植1700亩。通过直播带货,计划销售辣椒面10万盒以上,产值超过300万元。
特色产业方兴未艾,乡村振兴动能澎湃。全州16804平方公里,生长着62.04万亩优质茶叶、43.68万亩薏仁米、108.43万亩精品水果、135.83万亩中药材、120万亩蔬菜,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2023年,黔西南州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创新“4656”后续扶持机制,搬迁群众“三感”满满;
实施“四转三沉两提升”举措,激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动能;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和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借鉴东部经验融合自身特色,“五类乡村”如五朵金花次第盛开……
一支支乡村振兴工作队接力再出发,一项项特色产业带动高质量发展,一个个乡村建设项目拔地而起,处处涌动着乡村振兴的热潮。
当浓墨重彩点染田野河山,乡村的面貌迎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力度不减,政策不变,帮扶不止,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