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鸟瞰,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江口县坝盘镇挂扣村,精致楼房依次排开。行走其间,东莞资金修建的龙舟文化广场、莞铜协作农旅驿站、唐家农耕研学院子等软硬件,让乡村生态美、产业兴,成为具有东西部元素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田园乡村、贵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
行棋当善弈,让梵净山的村庄应美尽美。情注乡村振兴,东莞驻江口挂职干部创新推出“村村、村企”结对,在方法、路径和举措上提出以“六共模式”持续推动两地结对帮扶工作走深走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实景在梵净山下徐徐铺展。
共商发展思路。大朗组团10个经济强村(社区)和11家企业分别与江口县21个脱贫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聚焦围绕村庄规划、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主题,共同研究解决双方在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并加以帮助解决,结对以来,两地先后共同研究实施集体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帮扶项目65个。
共建集体经济。突出产业造血,开展“村企合作”“村村联建”行动,合作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及农村集体经济强村”。突出渠道拓宽。持续推进农产品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并将生态茶、鲟鱼丸、茶寨贡米、贵州鸡蛋等作为营销“新名片”,增强了江口农特产品在广东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共强乡村治理。两地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主线,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支部结对共建,夯实组织基础、引领乡风文明、激发乡村活力、提升治理水平、推动产业兴旺,在结对共建中实现双赢。
共育干部人才。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头雁引领”行动,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协助江口县4名村支书到东部挂职锻炼,通过学习提高了村干部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激发了村干部队伍工作活力;选取江口2名村干部作为致富带头人,前往东部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了村干部的科技素养。
共办文化活动。东莞市组织在校学生到江口县结对帮扶村开展“梵净山下见贵州”乡村振兴公益品质游学夏令营活动,通过深入乡村学习历史文化,促进了两地感情交流、文化交流双融合。东莞市寰球俱乐部组织东莞寰球足球队到江口开展足球友谊赛,东莞市大朗镇组织村民篮球队到江口开展球技交流活动,有效激发了乡村球赛爱好者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共助困难群众。双方结合自身优势资源,积极开展扶志、扶困、扶技等活动,每年对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和帮扶,同时在子女上学、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一定扶助。结对以来,累计捐款捐物达500多万元,开展金秋助学等活动,帮助结对村16名大学生圆梦大学。
“六共模式”推动先富帮后富,让梵净山下的村子美美与共、应美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