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中国“锰三角”核心区,拥有全国乃至亚洲储量最大的碳酸锰矿资源,已探明锰矿储量约7.4亿吨,约占全国锰矿资源的37%。
然而,曾因长期无序开采和粗放型生产加工,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让当地人谈“锰”色变。
一座座“银色”的矿山,决不能成为“黑色”的根源。当“两山”春风拂过,铜仁市上下迅速形成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铜仁市坚定铁心治锰、铁腕施策、铁面执法、铁肩担责的“四铁精神”,创新探索形成帷幕法、生化法、焙烧法、抽提法、清污分流法“五法”锰渣治理技术路径,奋力擦亮“银色”,彰显特色。
昔日的黑色“锰三角”,如今青山似锦、绿水如玉,实现“黑”转“绿”的精彩嬗变。而也正是这一转变,让铜仁市迅“锰”发展,走出一条新型功能材料优势产业链,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引擎。
良好生态环境是铜仁最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铜仁市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以贯之加强绿色保护,坚定走绿色发展的新路。
护得青山,方有金山。铜仁市持续加大生态治理力度,2023年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9818亩、水土流失治理380平方公里、营造林31万亩。实施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生态修复1736平方公里。
2023年,铜仁市还获评全国十佳“气象旅游城市”,大龙开发区获批“国家绿色工业园区”,梵净山入选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和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成为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不仅如此,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7.3%,乌江、锦江出境断面水质达II类以上。铜仁人共享了更加美好的绿色生活环境。
此外,铜仁市还加大生态转化,在全省率先完成首单生态信用贷款,梵净山生态账户入选中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建立账户4.74万户、授信70.83亿元、放贷44.98亿元。
今年,铜仁市还提出实施生态环保“九大攻坚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让铜仁蓝天永驻、青山常在、大地常净、绿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