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突出优势 深挖潜能

——我省“三聚焦”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锦屏县的林下养蜂。 朱守剑 摄

赫章县平山镇仿野生天麻丰收。 蔡林伦 摄

独山县上司镇学庄村农户采收松茯苓。 (独山县委组织部供图)

唐怒娇

引言

贵州省将林下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路径。通过聚焦优势单品、聚焦国有林场、聚焦复合经营,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林兴民富。全省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从2020年的2203万亩增长到2023年的3467万亩,全产业链产值从2020年的40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759亿元。

聚焦优势单品 形成特色产区

“这个天麻漂亮得不得了哦……”

毕节市赫章县平山镇国有林场天麻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里,农户们正在加紧采挖最后一批天麻。为了保持天麻的完整,他们戴着手套沿着土地边缘掘开泥土,小心翻找着林地里的“宝贝”。

赫章县平山镇国有林场,较高的海拔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天麻生长的“天堂”,使得林下种植出来的天麻形状规则、品相俱佳、有效成分含量高,深受市场青睐。

从2021年试种500亩到如今规模达到6500亩,从最初的销售天麻鲜品到如今形成一条1200吨的天麻精深加工生产线,平山镇林下天麻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不仅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产业名片,也成了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活水源泉。

“我们在这里做工4年了,每年有3万多块钱的收入,还学了不少技术,明年我也想自己种一点天麻。”平山镇农庄村新庄组村民郭玲说。

近年来,贵州重点布局林下方竹笋、天麻、石斛、茯苓、黄精、竹荪、鸡、蜂等优势单品,指导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积极打造优势特色单品和产业带,持续提升单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毕节市重点打造了“大方-七星关-赫章”林下种植天麻产业带,成为贵州天麻种植面积最大的市(州)、全国林下仿野生天麻重点产区。

2023年8月,在香港贸发局主办的对接交流会上,毕节市大方县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携“贵天麻”系列产品亮相,赢得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一致好评。“广州人讲究顺时而食,有食‘春苗夏花秋果冬根’之说,贵州天麻鲜香,是煲汤的靓货,很受消费者欢迎。”广州知名餐饮品牌南海渔村·徐博馆的大厨曾伟聪说。

聚焦优势单品,把“好资源”转化为“好产品”,把“好产品”转化为“好品牌”。目前,毕节市天麻企业正联合广州多方力量积极扩大销售网,在广州国际医药港设立大方天麻销售中心,并成立了广州粤黔中药有限公司,将其打造成为贵州林下天麻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立足本地特色,实施单品突破。贵州林下经济产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全省林下方竹笋达262.4万亩,形成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等大娄山方竹笋产业带;林下天麻达41.5万亩,形成了毕节市、雷山县、黎平县、德江县、镇远县等天麻重点示范县;林下石斛达22.7万亩,形成赤水市、安龙县、兴义市、锦屏县、荔波县等石斛产业带;林下茯苓达22.2万亩,形成了黎平县、思南县、独山县、岑巩县等重点茯苓种植区;林下黄精达20.3万亩,形成印江自治县、岑巩县、江口县、天柱县、从江县、六枝特区等黄精产业带……

聚焦国有林场 提升发展空间

贵州有105家国有林场。这些国有林场拥有最好的森林资源,相关配套设施较为完善,是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和首选地。

“大家看哈,这是我们贵阳市顺海国有林场,环境特别好,空气特别清新。我上次吃的红托竹荪就是在这里种出来的。”“大家注意,我现在采一朵竹荪起来给大家看,真的是又白又嫩又好。这里的竹荪除了浇水哪样肥料都没有用过的,质量大家完全可以放心……”2023年7月,在顺海国有林场的竹荪种植基地,来自贵州师范大学教职工拼拼团的陈团长将拍摄的团购视频发进各大社区的团购群后,得到团员的积极响应。短短半个小时就有30多人参与,团购量超过50斤。

依托省会城市资源配置中心的优势,贵阳市以国有林场为主阵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印发了《贵阳市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工作计划(2022—2025)》,制定辖区每个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林地要达到每亩每年1000元产值、经营收入在2021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2023年起每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的目标任务,同时明确经营性收入按照收支两条线上缴财政后,返还50%用于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能力提升等,既盘活国有林场资源又提升森林质量。

2023年,贵阳市9个国有林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采取与公司共建基地、共同种植、共同管理、收益分成等方式推动合作,全市林下经济产值达2.95亿元,经营性收入达765.1万元,带动5000余农村人口月均增收2043元。

位于黔西南州普安、晴隆两县交界处的普晴国有林场,植被丰茂、水源丰富、生态良好。“十三五”期间,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的12581户57841人中,有2957户13964人安置在靠近林场的腾龙安置点,为此,晴隆县与普晴林场联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普晴林场已发展林下食用菌、中药材等种植3400亩,每年发放务工工资500万元、带动5万人次务工,做到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毕节市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采用“林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林下经济,目前林场已引进投资近3.34亿元,打造集培训、观摩为核心的拱拢坪“万亩天麻、千亩茯苓、百亩黄精、年存栏15万羽七彩山鸡特色养殖”林下产业园,年产天麻4500吨、茯苓3000吨,年出栏七彩山鸡10万羽,总产值达2.2亿元。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贵州各国有林场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对外合作、开展林下经济科技攻关,做到既盘活国有林场资源又提升森林质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聚焦复合经营 促进持续增收

刨土、归集、装篓、搬运……一个个“藏”在地里的茯苓被采挖出来,一堆堆码放整齐的茯苓个头饱满硕大。眼下,正是中药材茯苓采挖的好时节,黔南州独山县上司镇学庄村种植的千亩茯苓迎来大丰收。

“现在正是茯苓丰收期,需要工人来采收,我们早早地就过来帮忙了,我自己一天能挖五六百斤茯苓,能赚一百多块钱呢。”采摘工人岑春菊笑容满面地说,自村里发展茯苓产业以来,种植、管护、采收等每个环节她都参与其中,茯苓产业真正地成了让她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近年来,独山县采取“国储林+”模式,大力开展森林复合经营,将胸径大于12厘米的马尾松间伐材通过精深加工做成木制托盘,提高附加值;将胸径小于12厘米马尾松间伐作为段木种植茯苓,提高经济效益;将间伐的废弃树枝和木屑加工成生物颗粒燃料,变废为宝。

“茯苓产业是我县林下经济的重点产业,目前,我们通过‘国储林+林下经济’相结合的模式,大力发展林下松茯苓,种植面积达1.5万亩,带动1600余名群众就业。”独山县林下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戎晓楷介绍。

走进黔东南州岑巩县注溪镇衙院村油茶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油茶基地平整土地和清除杂草。基地负责人廖兴正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扒开泥土查看黄精长势。廖兴告诉记者,2020年他返乡种下了800多亩油茶,由于油茶生长周期长、见效慢,为了弥补油茶挂果前的空档期,他在油茶林下套种了200亩黄精。经过3年的精心管理,黄精长势良好。“黄精生长周期是四至五年,油茶5年后也刚好进入采摘期,一块地就能同时有两份收入。现在最艰苦的时候已经过了,我就等着今年明年数钱了。”廖兴说。

按照“建成一亩油茶林就发展一亩林下经济”的思路,岑巩县选择黄精等林下中药材单品套种,利用套种作物解决油茶过渡期管护问题,实现油茶与林下经济同步见效,一地多收。据悉,该县现有油茶林12.1万亩,2023年,“油茶+N”套种面积已达9788亩,其中“油茶+黄精”面积5988亩、“油茶+其他中药材”面积1500亩、“油茶+蔬菜”2300亩,产值达3704万元。

贵州山多地少,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希望和潜力都在林业,全省林业部门大力推广“国储林+林下经济”“特色林业+林下经济”等发展模式,实现林地空间高效利用,让林地收益高些再高些,让农民收入多些再多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 2024-01-24 ——我省“三聚焦”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5635.html 1 突出优势 深挖潜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