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强化科技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李家凯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渐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透过这一发展历程,可以明显地看到,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和关键的支撑作用,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培育和催生了新质生产力,形成了以“科创赋能”“数智融合”“科技入黔”“产业入黔”“专精特新”为代表的强化科技引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路径。

新质生产力具有包容性。其以核心企业为引领,强化对传统企业生产模式改造,通过技术创新使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改变传统产业业态、提质增效,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规模。

新质生产力具有吸引性。通过制度创新,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积极吸引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在管理创新基础上形成整合平台,提高生产效率。

新质生产力具有内生性。其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为核心,接通技术创新链条,注重协同研发,形成专利规制下的创新型技术要素。

新质生产力具有协同性。通过搭建要素之间沟通、交流、合作的协同平台,推动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比较优势,实现产业链“1+1>2”的协同效应。

新质生产力具有开放性。其更为注重发展环境、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优化,主动探索高水平、多领域的创新合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内外双向转化,努力扩大内需、畅通内外循环通道。

以“科创赋能”整合优化产业链。发挥贵州国防科技工业优势,推动地方高校、科研机构与军工科研院所强力合作,形成科技科教融合发展态势,促进航空航天、能矿产业等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实现装备制造业、特色装备、精密数控装备的园区化、集群式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主机制造+协作配套+产业集群”为特征的装备制造体系,通过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与航空航天、汽车与工程机械等领域的融合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科创赋能的推动下,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多年持续增长,航空航天、汽车、电力装备及器材、工程及矿山机械等高端装备行业工业总价值占到了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接近八成。在个别领域实现了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如航天电器自主研发智能产线执行系统,具有典型的新质生产力的特征。

以“数智融合”提质升级产业链。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化的作用,以信息、数据、技术作为基础元素,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大数据赋能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科技赋能,在传统的磷化工、煤化工和新能源材料领域,通过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在磷、氟化工领域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5G应用煤矿和定位数据在大型地质灾害治理、特大桥安全智能监控等方面智能化应用取得突破,依托资源优势壮大了贵州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

以“科技入黔”拓展延伸产业链。贵州充分利用2012年和2022年两个国发2号文件的政策机遇,加大了在公共大数据、智能采掘、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领域的“科技入黔”力度,通过建立产学研联盟、完善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提升了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国家大型科研单位、重点高校在黔设立的科研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拓展和延伸了产业链。如“中国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的建设运营提升了贵州天文数据资源整合能力,为数字经济的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成为中国空天科技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科技入黔”也从整体上增强了贵州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以“产业入黔”填齐补平产业链。近年来,贵州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围绕“四新”“四化”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搭建企业孵化器、产业园等促进技术和成果转化的合作平台,通过技术转移带动产业转移。以贵阳贵安融合发展为引擎,主动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积极引进中高端高科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接通省内外中高端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链、技术链的外溢效应,推动整个区域的产业转型发展。如在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进程中,贵州成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在“东数西算”工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引进和培育算力企业不断丰富和健全了算力产业链条。

以“专精特新”自主发展产业链。创新驱动是产业链自主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主体地位的发挥程度是判断一个地区新质生产力活跃与否的关键。贵州自2020年启动“专精特新”培育工作以来,持续在全省推开认定工作,通过三批次共认定了6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这些企业在研发经费支出、自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具有自主发展产业链的典型特征,其主导产品均属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构成了贵州新质生产力的新生力量。如在航空航天紧固件等零部件、精密结构件等高科技产品方面,这些“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抢占产业链制高点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产品的质量、效率和品牌影响力。

(作者为贵州绿色发展高端智库特聘研究员。本文为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项目〔23GZGXRWJD1726〕的阶段性成果)

--> 2024-01-24 李家凯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5614.html 1 强化科技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