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杨
“家里老人需要一个轮椅,在我反映后他们马上就上门解决,真的很感谢他们。”近日,谈起关岭自治县残联贴心的上门服务,花江镇中山社区居民李维义满是感激。
“我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常年瘫痪在床,残联的工作人员就带着医生到家里来做鉴定,并帮忙办理了残疾证。”关岭花江镇下哨村村民吴德志也感受到了县残联送去的温暖。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县残联结合主责主业,聚焦残疾人因行动不便导致“办证难、评残难”问题,积极邀约带领医务人员深入各乡镇(街道)开展残疾人集中鉴定和康复筛查工作,切实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把服务送到他们的身边。
在开展走村入户助残服务时,县残联根据部分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由工作人员现场帮助指导办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补助申请,并及时将辅助器具送到残疾人手中。对具有康复指征且有康复意愿的肢体残疾人,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动员其申请相关康复救助,及时进行手术矫治和康复训练,帮助他们逐步改善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在花江镇残疾人集中鉴定和康复筛查现场,医务人员按照相关流程和规定认真开展鉴定工作,结合被鉴定人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缓解症状的方案。而县残联工作人员则围绕精准康复、残疾预防、惠残助残政策等开展宣传,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对符合相关标准的人员及时鉴定登记,对行动不便的人员采取进村入户上门服务等措施,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我的脚从出生以后就是这个样子,在贵阳的医院进行治疗后,情况好转许多。”花江镇和谐社区居民曹林林身患马蹄内翻足,残联工作人员了解到其具备一定康复性的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积极对接,成功帮助他到贵阳华夏骨科医院进行相关治疗。
活动开展以来,县残联在各乡镇(街道)开展残疾人集中鉴定和康复筛查工作14场,共计鉴定288人,康复筛查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