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敏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要坚持把法律的规范性和引领性结合起来,聚焦道德约束不足、法律规范缺失的重点领域,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的高度契合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行各业各项规章制度、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的制定与实施中,融入各种礼仪制度和各种纪念庆典活动中,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民群众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