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专家的解读

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服务高质量发展

邓显彬

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3年,贵州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化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科技创新取得长足新进步,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特色科技强省。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全国第24位,为历史最高排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0.99%,为历史最高,较上年增长0.06个百分点;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中“创新发展”部分得到8.6分(总分14分),比上一年度增长0.4分;对市(州)高质量考核创新指标权重从8.17%增加至11.49%,科技创新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持续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进展,改革科技项目立项、审批、验收等过程的管理方式,试点实施基础研究项目经费“包干制”和自主验收,赋予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和科研方向更大的自主权,切实为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减负松绑”,激发科研活力;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建立贵州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协调机制,引进金融资源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单位贵州医科大学技术交易额突破1亿元,获评贵州综合改革示范奖;搭建科技政策超市,科技服务“指尖办”“一网办”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典型案例。持续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环境,召开全省科技奖励大会,授奖项目120项;成功举办首届贵州科技节和贵州省科技活动周,首次评选发布贵州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组织“科技赋能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主题论坛和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贵州赛区赛事;清镇市、龙里县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县(市);大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引导公民树立科学精神,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

创新战略进一步推进。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实施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的通知》,安排部署深入推进实施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在航空发动机、资源综合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环保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战略科技力量培育行动方面,启动建设黔灵实验室,贵州大学联合国家天文台共建中低频射电天文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方面,黔东成为国家锰矿战略紧缺矿产资源安全供应战略核心区和资源基地。矿产资源选冶攻关行动方面,以“赛马制”组织锂资源高效分离提取技术攻关,制备出成本不超过9万元/吨的电池级碳酸锂;取得磷尾矿资源全利用无废渣废水新工艺;编制6组21种矿种“富矿精开”创新链图,为“富矿精开”精准提供科技支撑。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面,页岩气开采单井试采产量提高20%、投资成本下降10.8%;首次完成深部煤层气资源预测,单井日产气量提升140%;煤炭地下气化在六枝化处首次点火成功。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支撑行动方面,小型化、多功能山地智能农机田间试验成功,效率比普通农机提高3倍以上,实现全程自动化;构建贵州黄牛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管控。数字化赋能产业行动方面,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5.8,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2.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5.2%;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新增24个,煤矿井下5G和工业互联网技术成功应用示范,列入全国煤矿智能化应用典型场景2个。

创新赋能进一步显现。大力开展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全力推动科技赋能三次产业,切实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农业领域,建成高标准农田180.96万亩,中玉801等玉米主推新品种推广154万亩,“油研2020”推广超过132万亩,示范推广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80万亩。工业领域,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总产值达到696亿元、同比增长11.6%,新增六氟磷酸锂产能1万吨,新增新能源累计装机101.9万千瓦;突破高速精密数控轧辊磨床、无心磨床、自动挂簧设备和机器人自动搬运等一批核心技术,有效提升数控磨床产品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实现装配、仓储、物流环节的自动化。建筑领域,全省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分别达到24.4%、86.2%;推广磷石膏建材应用项目305个,消纳磷石膏225万吨。旅游领域,建设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打造智慧旅游景区,“一码游贵州”平台累计访问量达5.5亿次、总用户超4000万人。数字领域,累计引进培育新兴数字骨干企业526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7.2%,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3%,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交易额达到14.48亿元。持续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调整财政资金支出结构,累计投入近6亿元,激励近800家规上工业企业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595项新产品研发,有效推动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3.22%。

创新平台进一步提质。成功重组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7家,新增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筹建2家省级院士工作站;支持“1+9”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出台政策措施支持贵安新区加快打造全省科创中心,加快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技术交易市场;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重大成果转化基地在开阳县开工建设。

创新资源进一步汇聚。加快推进“科技入黔”,首届贵州科技节现场签约35个科技成果转化合作项目;开展院士专家贵州行活动,142名院士到贵州开展科技合作;与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03家省外高水平科研工作机构开展合作;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5项、资金1.73亿元,争取国家支持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5项、资金2.04亿元。5名“十层次”人才入选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4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首次面向全省开展科技成果普查,共征集近五年产生的应用技术成果2113项,发布成果411项;强化科技金融协同支持,邮政银行贵州省分行授信首批“成果转化贷”贷款1700万元。

(作者为贵州省自然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经研所高级工程师)

--> 2024-01-17 专家的解读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4995.html 1 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服务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