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巩固成果谋振兴 接续奋斗再出发

黔西市洪水镇美丽乡村示范点。 史开心 摄 (贵州图片库发)

玉屏自治县一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内,工人正在采收食用菌。 胡攀学 摄 (贵州图片库发)

贵州欣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刺梨深加工产品生产车间。 万飘阳 摄 (贵州图片库发)

威宁自治县牛棚镇水源村村民采摘“糖心苹果”。 王长育 摄 (贵州图片库发)

雷山县丹江镇白岩村生态有机白茶旅游观光园。 吴化雨 摄 (贵州图片库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深冬,高原上的山涧奔流不息,浸润着脚下的每片土地。

为迎接春节的到来,乡村忙碌起来。乌蒙山下,人们把炉火烧得旺盛,烹肉温酒总结一年收获和筹谋来年生计;苗岭山寨,人们盛装打扮吹芦笙、唱民歌为节日庆典排演;大娄山深处,“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四野无闲田,乡村气象新。2023年,随着全省不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发展再提速,百姓收入再加码,山乡美好生活愈加丰盈。

登高望远再起步,新一年的步伐将更加铿锵。3万多名乡村振兴精兵强将坚守一线,抓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任务,汇聚更强大的力量,用更有力的举措,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让每一方水土都孕育丰硕的果实,努力为这锦绣山河增光添彩。

巩固成果升级,让群众生活再亮一点

走进晴隆县,登上三宝塔,阿妹戚托小镇一览无余——褐墙灰瓦、花窗雕栏,特色民居依山而建,清河蜿蜒流转。作为集景区为一体打造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阿妹戚托小镇所在的三宝街道,承载着来自晴隆县13个乡镇近1.5万人搬迁后的新生活。

“我们超市面对的客户不止是游客,还有搬迁群众,你看那一片修得可好的房子就是他们的新家,现在生活好起来,家家户户的消费需求也多,节庆时,都盛装打扮载歌载舞几天。”指着杨柳岸边的一整排楼房,小镇沿街超市的老板如是说。

不远处,晴隆县东西部协作社区服务站有一项服务,名为“山呼海应”梦想点亮计划,如何把脱贫群众的生活照亮,在这里能找到答案。

新生活新起点,要让脱贫群众生活持续向好,必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好搬迁安置区的“后半篇文章”至关重要。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不断加强,“3+1”保障成果不断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不断深化,全省各地不断探索创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路径,推动资金、政策、人才等资源持续向重点帮扶区域和重点人群倾斜。

如今,全省59.6%的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搬迁安置社区成立512个集体经济组织,96.21万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一项项政策举措的落实,正逐一点亮脱贫群众的美好生活。

特色产业发力,让增收路子再稳一点

冬季,忙碌的茶园管护工作结束,雷山县望丰乡三角田村的李通彰又加入了施工队伍,帮人建起了房子,一身灰浆赶到茶园时,他依然精神满满。

指着山路旁的斜坡,李通彰喜滋滋地说:“我家种的茶就在那儿,加上其他地方的,现在共有15亩茶地了,加上务工收入,一年下来能赚不少钱。”

李通彰曾经是村里帮扶的贫困户,在帮扶干部和村里的支持下,他凭借种茶脱了贫。“只有把茶园管理好了,收入才能上来,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治虫,都有讲究。”谈起如何种茶增收,他说得头头是道。

产业兴则农村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都是不变的真理。在牢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助农增收的关键之策。2023年,全省投入中央财政衔接资金91.18亿元支持产业发展,截至同年11月底,财政惠农补贴实发265.9亿元。

700万亩茶园一马当先,带领300万农民以茶为业;520万亩辣椒紧随其后,以产销规模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年均带动140万椒农增收;210万亩刺梨产业厚积薄发,在2022年实现年产值150亿元,带动超21万农民群众增收……

每一个产业背后,都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领脱贫群众奔富的真实写照。在乡村特色产业的带动下,就业增收的门路更稳固,也更加可持续,2023年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山乡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正在不断增强。

农村资源盘活,让发展领域再宽一点

梯田层层错落,百鸟声声婉转,吊脚楼依山而建,鸡鸣伴着炊烟在古老村庄久久回荡。雷山县丹江镇白岩村被称为“梯田托起的村庄”,因为乡村旅游项目的投入,白岩村建起了民宿,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成为游客争相造访的地方。

即便时已深冬,民宿的订单依旧未停,在“牧云涧”民宿担任前台接待的“90后”李冬生眼中,从前的白岩村,可不是这样。他说:“以前村里什么也没有,要挣钱只有外出打工,现在民宿开起来后,游客越来越多,超市、餐馆都有好几家。”

20多岁的李冬生,是最先回到村里的年轻人,曾经所有人都想逃出去的小村庄,如今,却有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在寻觅诗与远方的同时,静心享受乡村的美丽。

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途径,如何让脱贫的村庄迎上来,赶上去?

全省推动帮扶政策、资金、项目、力量向乡村,向期盼的群众靠近,2023年,全省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49.35亿元,共实施财政衔接资金项目14264个,让衔接乡村振兴的步伐加快,再加快。

随着农村资源的不断拓展,各地“高招”频出,“村BA”“村超”横空出世,火爆全网,昔日贫瘠山村,站到了全世界的镜头下,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径不断推陈出新。与此同时,全省也在大力推动农村项目资产提质增效,1533个农村闲置低效项目资产被盘活。

当浓墨重彩点染田野河山,乡村的面貌迎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力度不减,政策不变,帮扶不止,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广袤乡野处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回响,曾经攀过高山的人们,也在新起点、向着新未来不断前行奋斗。

--> 2024-01-1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4983.html 1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巩固成果谋振兴 接续奋斗再出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