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建强村卫生室,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习水基层群众健康有“医”靠

“自从村级卫生室升级改造后,很多医疗资源下沉到村一级,为群众提供了便利,越来越多的参保群众看小病首选在村卫生室就医。”在基层扎根服务多年的乡村医生赵洪明说,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来村卫生室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了。

在习水县土城镇高坪村改建一新的村卫生室里,一大早便有村民前来看病、购药。

刘吉兴是一名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前些年,只能到县、镇一级医疗机构买到的医保报销药,如今在村卫生室就能统统购齐。“升级改造后的村卫生室,全科医生、治疗室、观察室、药房一应俱全,一会儿工夫就能看上病,非常方便。”刘吉兴说。

在距离高坪村6.5公里外的天星桥村,习水县中医医院土城分院的医生正在为前来就诊的村民把脉问诊,优质的诊疗服务、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同样让村民们赞不绝口。

“以前到镇上卫生院看病得跑很远的路,现在村卫生室条件好了,有个头疼脑热的,不出村就可以看了,花钱不多还能报销,很方便也很放心。”前来就诊的群众表示。

在习水县,像这样的村卫生室星罗棋布般地分散在257个村居(社区),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医疗保障网,切实解决了农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据悉,从2015年起,习水县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基本原则,对村卫生室进行全面新建和改造,经过9年的建设,目前已建成村卫生室359个,拥有持证上岗村医427名,实现了村卫生室从有到优的转变。

“为了进一步改善村级医疗条件、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近年来,习水县还通过招录正式编制村医,县财政每年投入300多万元为乡村医生购买养老保险等举措,不断织牢县域医共体的网底。”习水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完善基础设施、巩固壮大村医人才队伍的同时,习水还针对部分镇村距县城较远,群众办理医保业务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等问题,以基层医保服务站(点)规范提升为突破口,推动医保业务下沉办理,激活医保服务“神经末梢”。

“通过在体制机制上大胆突破和尝试,习水县打破门诊慢性病医保资格仅限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的限制,将门诊慢性病医保服务延伸至村居(社区)医疗机构,不断兜牢民生底线。”习水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习水县已在268家村级卫生室开通医保结算功能,2023年前三季度,医保结算10.11万人次,医保报销644.89万元,村室结算工作率先在全省实行村级全覆盖,让群众家门口的“医”靠变得越来越优质高效。

(张川)

--> 2024-01-04 建强村卫生室,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3999.html 1 习水基层群众健康有“医”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