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淳
新年的号角声中,黔贵大地广袤乡村活力奔涌,一派好“丰”景。
强国必先强农。“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答案是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走好“小特精多奢”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
2023年,我省立足生态、山地优势调整农业结构,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当前,全省上下正以产业振兴加速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建设,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的一年,贵州将持续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工笔描绘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壮美画卷。
转化资源优势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遵义朝天椒”位列“中国十大名椒”之首、贵州刺梨“C”位出道、“滚山鸡”飞进了粤港澳、“跑山牛”跑进了“长三角”、“贵州绿茶”是全国唯一的茶叶类省级地理标志农产品……拥有丰富的山地生态农业资源,可供开拓的市场需求空间广阔,贵州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底气十足。
特色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优势。
作为全国唯一辣椒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的省份,贵州辣椒产加销规模持续位列全国首位,培育出全国唯一的省部共建辣椒专业批发市场,加速实现“红色颜值”转换为“红色产值”;
关岭牛飘香大湾区,初步形成饲草种植、生产养殖、屠宰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养殖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大方县大山乡松鹤村三文鱼养殖基地山间活水养出的三文鱼,不仅在上海、广州、沈阳等地市场走俏,还远销东南亚国家。
“地上长”“地下埋”“满山跑”“水里游”“天上飞”的山地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贵州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刺梨、辣椒、夏秋蔬菜、中药材种植和生态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多元化、多样化和绿色化,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蓬勃发展。
相关经济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贵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农畜产品供应充足,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禽蛋、中药材、园林水果等产品产量达到两位数增长。
插上科技“翅膀”
智慧农业赋能增效
2到3名工人,就能管理4000余平方米育苗区,轻松完成这一挑战的是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开阳县楠木渡镇现代化种苗繁育中心,通过数字化控制、精准化栽植,辣椒等10余个大品类的名特优新蔬菜品种在这里繁育。
年产1.5万吨,公司净用地仅80余亩。位于花溪区的贵州溪云数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育菇车间内,真姬菇、鹿茸菇菌种整齐排列,温度、湿度、光照、氧气、二氧化碳等全部实现可控化操作。
我省着力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做优现代高效农业,在发展智慧农业上下足功夫,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持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以物联网、大数据及数字通信技术为支撑,人工成本减少30%,运营成本下降约10%,生产效率节节攀升。”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清镇骆家桥片区的项目负责人窦宁辉介绍道。
希望的田野上,一场深刻的嬗变正在发生。
在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岑巩县,一大批优良品种持续涌现,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全省各地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水肥一体等新技术扎根沃野;
…………
一幕幕生动场景,诠释出智慧农业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强劲动能。从“人扛牛拉”到“机器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传统的“汗水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
我省各地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化肥农药零增长、绿色科技染绿田畴,通过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推动节本增效,并加大服务指导力度,以“揭榜挂帅”推动实用技术落地,将科技送到田间地头,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金扁担”。
“贵品”出山出海
各方协同开拓市场
迎着冬日暖阳,步入地处凯里市的贵州亮欢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一股浓郁的酸汤香味扑鼻而来。自2022年1月首条“凯里酸汤”全自动化酿造生产线在该公司投入运转以来,精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鲜辣椒变成红酸汤,“身价”翻了好几倍。
作为一家龙头企业,贵州亮欢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带动越来越多农户增收。该公司生产基地负责人孙孟京介绍,农产品原料优先在省内采购,企业效益不断提升的同时,也惠及田间地头的农户。
小酸汤能够成为联农带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得益于凯里市多措并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以品牌建设带动凯里酸汤产业发展,让农户分享更多产业增加值。
放眼黔山贵水,在各级各部门引导下,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打通“双向奔赴”的通道,汇聚合力推动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
通过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我省深入挖掘土特产的生态和文化价值,提升品质和品牌效益,“贵品”出山出海之路越走越宽广。农民作为种养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完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达1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6.39万家,家庭农场已达3.5万家。
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我省正以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为引擎,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