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加快推进城镇大提升

龙里水乡生态城景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德玉 摄

铜仁市碧江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是铜仁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林民 摄

大方县奢香古镇城市梯田景观。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纯亮 摄

余庆县白泥镇满溪村是“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发源地,“两山一水一坝田”是该村美丽乡村风貌的缩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贾智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秀云 牟绍莉

站在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贵州加快推进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到2025年,城区新增人口突破“3个100万”目标:即省会贵阳、市(州)中心城市、县城分别新增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同时以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等为重要抓手,以“强省会”为突破口,奋力推进城镇大提升。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城乡规划水平。我省围绕构建“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以县城为载体,加快补齐县域短板,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展望未来,我省将大力实施城镇品质和城镇经济双提升行动,不断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为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强劲动能。

“强省会”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16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花溪区、乌当区的区域交通循环得到进一步畅通,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贵阳市六城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3号线开通运营,是支撑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推动“强省会”的重大举措,将进一步完善省会贵阳的城市综合公共交通体系,对推动贵阳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提升贵阳都市圈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和辐射力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贵安新区龙山工业园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主算力基地,服务器整齐排列,多个机柜的服务器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算力支持,奔腾的算力不断将庞大的数据海洋转化为蓬勃的生产力。

贵安新区围绕产城融合加快城市开发,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理念,产业聚集让城市发展加快推进。围绕加快发展“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规划建设50多平方公里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将生态城市、产业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这是贯彻落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强省会”行动的实际行动,也是打造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具体抓手。

舞好全省城镇化的龙头,为“强省会”提供强劲动力,贵阳贵安数字经济正加速拥抱千行百业,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完善基础设施加速城乡融合发展

距离毕节市金沙县城最远的一个公交站——乌箐站,离县城有20公里。在车站等车的邓先生说:“公交开通以前,回家需要拼车,费用很高。现在公交车开通了,不仅票价低,乘车环境也很舒适。”

近年来,金沙县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公交线网进一步向农村延伸,覆盖了以城区为中心,半径25公里的范围,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加速城乡融合。

“采摘最多的时候,每天要运输3至4吨,以前路不好,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赤松茸种植户李福贵说,赤松茸沿着便捷公路,无缝衔接高速路口,46分钟到达贵阳机场,7个小时运抵成都。农村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既方便了群众出行,也打通了城货下乡的“最后一公里”与黔货出山的“最初一公里”。

为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我省2017年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运”。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开通农村客运班线4089条、公共汽电车(城乡公交)线路321条,进一步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产城融合发展百姓安居又乐业

近日,夜幕下的紫云自治县步行街上人头攒动,霓虹闪烁,音乐声此起彼伏。“这里有音乐喷泉,有网红夜市,还有一些娱乐体验项目,我觉得很有意思,非常喜欢这个地方。”正在紫云印山城市综合体游玩的卢先生愉快地说。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以人为核心,以产城融合为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县医院至县公安局等“断头路”畅通工程和“瓶颈路”拓宽工程,打通城市交通堵点,构建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同时,立足县域特色,不断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不断提高群众“三感”。

六盘水市水城区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推动铝产业不断补链、延链、强链,促进产业完善、人流向城市集中,形成了功能配套、协调互补的发展格局。

切割、折弯、铣孔、喷漆、组装……历经数道流程,一个个铝镁合金商旅箱顺利出厂。“通过招商引资入驻水城经开区铝产业园,靠近资源,我们的成本大大降低。”贵州铭恒新材料公司工作人员付智多说。

贵州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水城经开区招商引资重点企业之一,立足于高新技术研发和精细生产工艺理念,公司引入了目前国内唯一的全自动化铝镁合金箱包生产线与激光三维切刻技术,为产品质量及工艺结构提供了充实保障。

该公司的加入为水城经开区铝产业链开辟出一条新的产业渠道,丰富了产品业态,为水城经开区铝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和产业融合营造了浓厚氛围;加快了上中下游产业的有效衔接,有助于功能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建设,推动铝产业向着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标志着产业链从粗放发展模式到形成关联多赢模式再进入新阶段,有效推动当地工业经济的发展。

据悉,在全省范围内,水城经开区铝产业就地转化率最高、下游产业链最长,是贵州省产业链条最完善的产业集群样板,以及全省首个铝及铝加工百亿级产业集群。其背后,是基础设施的完备,是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近年来,我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县域产业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县域生态环境美化行动,城镇经济不断壮大,城镇品质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不断增加。

--> 2024-01-0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3726.html 1 加快推进城镇大提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