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英坪矿深部开采突水危险性预测技术,为英坪矿水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有效减少水害发生的概率;为大方县青龙煤矿建立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模型,同时在现场进行井下示踪试验,相关结论在后续开采中得到验证,多开采煤炭资源约15万吨……
为响应“富矿精开”工作要求,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地质类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打通产学研一体化通道,组建了一支具有较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岩溶地区矿山水害防治科研团队。团队长期在一线为矿山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了大量的矿山水害防治技术难题,为贵州省的矿山安全绿色开采做出了突出贡献。团队负责人李博教授在水害防治领域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获得各类专利和软著19项。
在不断探索本学科研究前沿的同时,团队又将科学研究的成果反哺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岩溶地区矿井水害综合防治技术’持续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坚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成长的动力,提升矿山企业防灾减灾的能力,服务于贵州‘工业强省’和高质量发展。”李博说。
当前,贵州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大力实施理工科强化行动,是贵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
为此,贵州大学围绕贵州十大工业产业发展,大力开展新工科教育,加快形成与全省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结构,赋能贵州工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以及土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建设好材料科学基础、城市规划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传统村落空间认知与传统建筑营建等4门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培育一批新工科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一批新工科一流课程,加快完善工程人才培养专业结构,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为贵州十大工业产业振兴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黄永光是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发酵工程专业教师,除了在学校的科研和教学,他还先后对贵州岩博酒业等白酒企业开展帮扶,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
“全省有7000多家酒企和白酒小作坊,仅茅台镇就有1178家,这让我们打造‘全国重要白酒生产基地’有着先天的优势。但很多企业存在生产工艺落后、产酒率低等问题。”黄永光说,针对这些问题,贵州大学组建了优质烟酒产业团队、产业技术创新副总团队,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赋能白酒基地高质量建设。
优质烟酒产业团队独立或联合贵州茅台、贵州习酒、贵州国台等企业,围绕提升全国白酒基地高质量建设,先后开展赤水河流域酿造环境微生物生态结构、发酵微生物结构、酒体风味结构之间的内在科学机制等基础研究,推动白酒酿造重点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团队还与16家企业开展合作,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新增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
“这些年,我们对酿酒的研究不是‘闭门造车’,我们把老师、学生下沉到企业,结合实践搞科研,转化科研用于实践。这样,我们的老师、学生得到了锻炼,我们的科研成果也得到了应用和检验。”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凌琦说。
围绕主战略主定位扬长补短,贵州持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统筹推进“强工科”和“新工科”建设,不断强化机械工程、采矿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白酒酿造工程等特色专业,加强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学科建设,为推动“四化”提供有力支撑,学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是全省唯一拥有工科ESI全球前1%的高校;学校41个工科专业中22个是国家级一流专业,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有理工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3个;有全省唯一的工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
“我们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与省内外重点产业基地、重点企业合作,建设(共建)重点产业领域、交叉产业领域实验室或工程协同研究中心;围绕‘富矿精开’形成关键技术突破,实施‘强工科行动’,加大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机械及农业、兽医、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点申报和建设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新时代贵州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