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法拉第磁电科技有限公司在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刘其斌教授指导下,成功研究出“永磁铁氧体新型黏结工艺及制备方法”和“钕铁硼超细永磁粉制备方法”两项科技成果,通过工艺改进提高了产品抗氧化的性能,并研发出一种新型钕铁硼超细永磁粉和一款永磁材料新型粘结剂。
今年10月,贵州大学智能交叉团队取得了一项突破性成果,解决了航空叶片微孔电火花加工过程中自动化率低、产品质量依赖人工等难题,推动航空叶片加工产线的升级。目前团队成员已发表SCI一区论文1篇,受理发明专利2项。
一直以来,贵州大学坚持发挥学科优势,围绕贵州省工业产业领域,深入与省内相关企业紧密合作,打造“政-校-企”三位一体的生态圈,从平台搭建、产学研服务、项目合作、科技特派员入住企业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助推贵州省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这是贵州大学深入推进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服务新型工业化的一个个缩影。
伴随科研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贵州大学与地方、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同频共振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学校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契合度不断提高。贵州大学积极利用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围绕新型工业化,持续推动学校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入校地、校企合作单位解决真问题——
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同电子信息行业的知名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与华大九天、明导、ARM、微芯等公司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搭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优质平台。与中国振华集团、航天十院、贵州黔芯智造工程与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包括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实施和质量监控等,为贵州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化学与化工学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科学前沿和关键领域开展研究,创新实施“人才培养固本提质、科学研究平台支撑、科技成果倍增与转化、工程技术服务增效、科技领军人才突破、国际交流合作增智”的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六大行动”,服务基础能源和清洁高效电力、基础材料、现代化工和新型建材等产业,实现磷尾矿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贵州沉积型稀土矿的开发利用等科技成果转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从“顶层规划、数博会建设、知识普及和领域应用”多层级发力,助力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在司法、交通、医疗、农业、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研究,推动这些领域从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涌现出“大数据政府智库”“省智慧法院建设”“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数据推动大扶贫实施”“AI助力贵州精准抗疫”等为代表的优秀社会服务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大学专门成立了“四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贵州大学“十大工业产业团队”,以推动贵州工业大突破为目标,充分发挥贵州大学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全面服务十大工业产业。
2023年,“十大工业产业团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工业倍增”计划的相关决策部署,通过“博士产业导师”“产业技术创新副总”“产业冲锋队”等各种形式深入企业,层层推进工业产业科技服务工作。据统计,今年以来,与企业联合承担省级以上课题73项,总经费有9403万元;与企业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250余项,总经费1.04亿元。
与此同时,贵州大学还以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为重点,围绕十大工业产业培养人才,积极引培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工科国家级平台培育力度,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奖项,强化专利转化,通过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产出大成果,着力解决产学研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的短板。
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杨未表示,近年来贵州大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全省产业需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聚焦“新工科”“强工科”,紧扣“六大科技战略行动”持续推进“大地论文”工程。未来,我们将实施“价值塑造和人才培养”“优质学科倍增提升”“推进人才大汇聚”三大计划。坚持以德铸魂,以文化人,深化创新创业和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力争新增一批高水平学科及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围绕大数据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材料等重点工业产业,引培国家级人才,通过打造以国家级人才为主的“大团队”,布局“大项目”,培育“大成果”,为全省产业发展贡献贵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