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瓮安大力推进产才融合,为磷化工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紧扣产业链 布局人才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泰铭

近日,在位于瓮安经济开发区的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内,来自南京工业大学的公共安全研究员、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团队,正对该公司安全管理、设备设施、生产工艺、电气仪表、总图设计等方面进行“诊断”。

“我们从12月4日开始,已为工业园区9家磷化工企业进行了‘诊断’服务。”安元科技公司技术专家团队领队杨加友说。

安元科技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依托于南京工业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7月24日,瓮安县与南京工业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安元科技公司签订“政产学研”项目合作协议,约定为瓮安提供“化工+安全应急+工业互联网”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南京工业大学、安元科技公司充分发挥‘政产学研’合作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除提供‘诊断’服务外,还在瓮安建立安全环保研究院和研究生工作站,由14名高层次专家人才帮助瓮安开展智慧园区运营服务。”瓮安经开区产业发展服务办公室主任颜冬介绍。

“我们从今年8月开始分两期建设智慧园区项目,目前一期基本建设完成,重点核心是安全、环保、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矿产交易等五个智慧平台子系统。”智慧园区项目经理陈鹏鹏告诉记者。

在瓮安经开区智慧园区运行服务大厅屏幕上,园区安全与环保监测情况、矿产交易趋势分析图清晰可见,在建项目、重点跟踪项目、已签约项目等数据实时更新……智慧园区的建设,帮助园区在信息化方面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内对外服务运营平台。

见微知著。瓮安县与南京工业大学、安元科技公司合作迸发出的强大活力,也是瓮安县大力推进产才融合,释放磷化工产业发展新动能的有力体现。

近年来,瓮安县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打造千亿级现代化工园区及全国一流现代磷化工产业基地为契机,重视提高产业链与人才链的匹配度、紧密度,着力构建“人才+项目+产业+平台”的引才体系。

据了解,瓮安以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以着力提升磷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的创新能力为导向,搭建一批高产值高技术密集的平台载体。目前,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省级科技孵化器1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州级人才基地2个、州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绿色工厂2个,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成功引进瓮福化学、恒冠新能源、天美锂能等10个项目,100余名工业领域高层次人才随企落户瓮安,补齐了合成氨、氯碱、双氧水、化工焦等关键链条,形成20万吨电池级磷酸氢铵、15万吨净化磷酸、15万吨磷酸铁产能规模。瓮安化工园区成为全省唯一具备“三酸两碱”要素条件的园区,园区吸附力大为提升。

金正大、芭田、雅友、恒昌等20多家重点企业与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以及贵州省化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打通项目科研与人才落地、成果转化链条,为化工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集聚各类英才。近年来,瓮安县获得专利授权460件,全县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

此外,瓮安与贵州职业技术学院、黔南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校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订单班”、项目合作、培训指导为载体的校企联合育人机制,结合瓮福千亿级产业园区就业需求,依托“贵州瓮福磷化工”省级劳务品牌,建设瓮安县公共实训基地,打造区域性磷化工产业人才培训中心,“订单式”“菜单式”为企业培养与产业体系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队伍。2022年以来,共为企业培育4500余名应用型技能人才。

产业集聚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瓮安还推行一企一策、一人一策,切实为企业和专家人才提供生产性、生活性协调服务,解决后顾之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 2023-12-28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泰铭 瓮安大力推进产才融合,为磷化工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3146.html 1 紧扣产业链 布局人才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