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紫云:建设综合体 印山有新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尹长东 聂娜 周强 杜延卿

韦文海在老家迷了路。

前不久,在浙江打工的韦文海,回到了紫云县城,仿佛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上次回家是3年前,他住在紫云城区“心脏地带”——印山脚下。这里曾是城市“伤疤”。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这里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城市会客厅”。

离家3年的韦文海迷路了,而54岁的王荣隔三差五就喜欢来这里看一看。

“现在一天一个样。”他说,此前,自己破旧的房屋已被拆除了。目前,安置房正在建设,年底就将交房。他现在已迫不及待,早已找好了装修公司。

王荣在这里生活了32年。他记得,过去数十年,人们的房屋依印山而建,并越建越多。随着时间推移,大量问题显现,狭窄的道路上污水横流,电线在空中凌乱分布,房屋也逐渐破败……

在紫云,印山就是城市中心。然而,破旧的棚户区却如城市“伤疤”一般,成为城市痛点。

如今,王荣新家虽是安置房,却是第四代住房,层层有园林、户户有庭院,仅阳台面积就超过30平方米。

“民意贯穿始终。”紫云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刘川荣说,印山改造中,采取入户调查、院坝会、公示公告等多种形式,充分听取民意,包括安置房选址、配套设施、户型设计等。

如今的印山,不仅有第四代住房,它已成为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占地约131亩,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印山脚下的印山广场,每天晚上热闹非凡,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之地;布依族、苗族两条风情步行街上,娱乐、美食应有尽有;山东即墨援建的墨云酒店成为县城规格最高酒店,阶梯式风格象征蒸蒸日上……

“改造不搞千篇一律。”刘川荣说,2021年起,印山改造被提上日程。他们充分听取意见,在改造过程中,结合县城实际,既改造城市功能,又保留紫云人的老城记忆,并加入苗族文化步行街和布依族风情水街等民族元素,让小区既承载民生烟火,又传承市井记忆。

此外,改造中还建立“上级补贴、银行信贷、政策减免、社会投资”等“四位一体”的资金筹集机制,为棚户区改造提供资金保障。

2023年4月,印山城市综合体诞生。

印山名字来源于形状,该山体酷似印章。清朝,贵州提督杨天纵为纪念与苗族同胞的和睦相处,在印山镌下“仁者寿”石刻。自此,这里成为城市中心。多年来,以印山为圆心,紫云中心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26平方千米拓展到8.53平方千米,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11.19平方米增加到36.11平方米,城镇化率从17.85%增长到34.16%。

“以前一支烟的工夫就逛完紫云城,现在走在这里还会迷路了。”紫云市民陆先生说。

格凸大道、海子大道、迎宾大道、塔山东路、东西大道、紫兴大道、科学路等路段出现,“一纵三横”总体发展布局形成。一手抓老城改造和提升,一手抓新城区规划建设,紫云正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

紫云自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黄朝阳说,下一步,紫云将围绕新型城镇化“五个大提升”要求,锚定“精致精彩漫生活,宜居宜业新紫云”定位,坚持项目为王,倾力打造经济高质量、生活高品质、业态高水平的幸福美丽新紫云。

--> 2023-12-28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尹长东 聂娜 周强 杜延卿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3122.html 1 紫云:建设综合体 印山有新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