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邱胜
12月20日,记者走进坐落于仁怀市鲁班大道与冠英路交汇处的中国·酒都酒包材市场,看到这里车来车往,选品谈价的客商络绎不绝。
在遵义塑艺瓶盖包装有限公司,来自播州区的客户杜先生要定制一款酒。“这是结婚酒席专用酒,要求包装设计图案要精细。”门店负责人李小蕾说,她将杜先生的要求一一记录,心里有了方案,“客户的要求尽管层次多,但我们都可以做到。”
“今年4月公司入驻酒都酒包材市场以来,接单量超200万元。”李小蕾介绍,该公司有40至50个品类产品,已获得15项专利,可多维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在包材市场另一边,贵州华富天玻璃包装有限公司的门店里,公司销售总监郭林海正在向客商展示拳头产品——高端喷釉瓶。“我们的产品设计精美,质量上乘,深得酒企的认可。目前,月产能超400万个,今年的产值预计可达1.5亿元。”郭林海说。
作为仁怀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商业版块之一,中国·酒都酒包材市场位于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南部新城核心地段,区位优势明显。通过数年发展,已成为集包装设计、个性化定制、产品展销、办公、仓储、物流等一体的酱酒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也是国内首个酒类包材专业市场。
负责市场运维的仁怀新亿商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升地表示,像贵州华富天玻璃包装有限公司这样的平台企业,此前散落在仁怀各地。因为是单兵作战,很难完全打通仁怀酱香白酒产业的供应链和信息链。现在,中国·酒都酒包材市场通过资源整合,构建产业上下游渠道,为入驻企业搭建展销平台,将各家中小企业串珠成链,实现集群发展,打开企业发展新格局。同时,也让仁怀酱香白酒产业的包材供应链由过去“向外看”逐步转变为“向黔看”。
酒类包材产品设计、产品展示展销、商务合作洽谈、定制酒选包材集散地等,多个亮眼的标签让省内外商家对中国·酒都酒包材市场趋之若鹜。目前,已入驻企业320余家,今年销售额达15亿元,业务种类包括酒包材生产、酒类包装设计研发、印刷制作、私人订制、电销办公、酒品鉴馆、酱酒展示馆等,成为初具规模的酱酒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说起对未来的规划,黄升地信心满满地说,“酱酒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预计2025年,中国酒类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4180亿元,其中包装设计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这为市场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能。我们计划以“酒+旅游”“红色文化+酒文化”打造中国·酒都酒包材市场特色IP,不仅要成为酱酒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还要打造酒都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