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广 卢泰铭
日前,记者走进贵州恒轩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机器轰鸣,生产忙而有序。
这是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规划建设一期、二期各10万吨电池用磷酸铁生产线。2022年9月,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日产量在120吨至150吨之间,预计今年一期项目生产线销售额在6亿元左右。
贵州川恒化工是一家传统的磷化工企业,去年正式进军磷酸铁赛道。“我们将尽快完成20万吨磷酸铁项目的投产,为福泉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建设贡献力量。”该公司生产中心副总监、恒轩新能源生产副总赵鹏说。
近年来,福泉市积极抢抓新能源“风口”机遇,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牵引,打造以磷及磷化工为“旗舰”、新能源材料为“主力舰”、节能环保为“护卫舰”的“福泉号”千亿级产业舰队,争当贵州工业排头兵。
目前,福泉市聚集了瓮福、川恒、裕能、盛屯等规模以上企业105户,形成了以现代化工为首位产业,新能源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新能源材料产业上,已布局205万吨磷酸铁、50万吨磷酸铁锂、30万吨电池级硫酸镍、6万吨氟磷酸锂、10万吨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产能,是全省唯一同时发展磷系和三元电池材料的县(市)。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福泉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9.06亿元,增长12.4%,增速排全省第1位,高质量综合考核名列贵州省I类地区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