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强调“支持生态优势地区做好生态利用文章,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12月22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立足生态比较优势,找准贵州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与沿江省市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对于贵州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巩固和发挥生态优势上下功夫,以产业化利用、市场化交易、价值化补偿为重点推动生态产业化,以绿色低碳转型为根本推动产业生态化,促进贵州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强化生态利用。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对绿水青山进行开发利用,是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最直接的方式。要依托贵州优质的生态资源本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产品,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围绕品种、品质、品牌做足“土特产”文章,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用原生态、高品质、无污染的农特产品赢得市场青睐,向长江流域省市特别是毗邻省市输出高品质贵州特色农产品。依托丰富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等业态,做大林果、林禽、林菌、林药、林蜂等林特产业。抢抓“以竹代塑”机遇,以赤水市为重点,推动纸制品、竹木家具、竹集成材、竹食品等竹产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用好贵州丰富的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不断丰富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联合沿江省份共同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充分发挥贵州相对沿江特别是周边省市的气候凉爽优势,围绕桐梓、习水、赤水等重点毗邻地区大力发展避暑旅游,推动避暑与温泉、康养等度假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加强针对沿江重点城市旅游宣传宣介,优化来黔旅游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多彩贵州”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推动生态转型。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把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深入开展风电、光伏、储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开发,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多能互补项目建设,建立完善新型能源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贯穿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在精查探矿、精准配矿、精深加工、精细开发上发力,大力推进“富矿精开”,更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培育壮大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完善生态补偿。近年来,我省在赤水河流域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取得积极成效。要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加强与沿江省份协调联动,推进市场化、多元化补偿实践,更好激发各方参与长江生态保护积极性。探索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和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推出林业碳汇、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生态产品。紧盯“确权、核算、评估、交易”等关键环节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和价值转化政策体系,着力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等问题,打通生态资源市场化交易通道。完善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资金补偿、园区共建、产业协作、人才交流等方式,实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方之间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
推进生态共治。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决定,保护好长江生态需上中下游协同发力。要与沿江省市一道,大力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厚植生态优势,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推动建立协同治理机制,联合上中下游开展长江生态环境大普查,系统梳理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明确各地区、各主体治理重点。与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联合开展水土保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总磷污染控制等上游治理措施,通过统分结合、整体联动实现长江生态财富的共建共享。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保司法协作,总结推广我省环保法庭经验做法,提高长江流域跨区域生态案件处置质效。创新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大型交流活动,共同交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及生态治理技术,推动优秀经验共鉴、先进技术共享。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