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鲁媛
一把点燃在冬天的火,乘寒风四起,激荡着煤焦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12月18日,贵州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点火烘炉暨招商签约仪式上,项目一期焦炉点火成功。温度渐次腾升,现场人员内心亦同样炽热:点火成功,标志着项目即将由建设中后期进入生产准备期。
用煤不见煤,产焦不见焦,一幅新型煤化工产业图景跃然乌蒙大地。
一场共识:南北双向奔赴
“只有发挥地方的比较优势,才能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在省委、省政府工业大突破的引领下,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享有“江南煤都”之称的六盘水市坚持“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持续推动能源及能源化工两个首位产业清洁高效发展。
一个是长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全国63个重要煤层气目标区之一;一个是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和炼焦煤生产商之一,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头部企业。一南一北激情豪迈地并肩携手,六盘水与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立足煤优势,瞄准主阵地,聚焦氢未来,火热图景彰显一隅之实践。
2021年12月7日,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赴六枝特区考察;一周后,六枝特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回访,深入了解美锦能源公司全产业链。频繁互动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六枝路喜园区10年来的建设基础,及政府对招商引资的务实行动,促成了项目的落地,也坚定了我们大展拳脚的决心。”贵州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副总指挥孙乾满怀信心。
服务专班全程跟进、职能部门跟踪服务,仅4个月便完成项目的600余户搬迁工作……优质的“贵人服务”、各环节“一路绿灯”,良好营商环境让这份跨越千里的“共谋”,在新型工业化征途中释放着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块煤炭:裂变琳琅满目
冶金焦炭含碳量高、强度大,是高炉炼铁的重要燃料和还原剂,被称为“钢铁厂的粮食”。然而,炼焦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热废气和有害气体,造成了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焦化企业发展之路的“减速带”。高端、智能、绿色,是传统煤焦化向新型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将煤吃干榨尽!”贵州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焦化板块项目经理王海彬一语中的。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10余个用于存储各种煤块的“巨罐”摆放整齐,“罐中的煤块会被运送到7.65米顶装焦炉中制成焦炭,利用中央控制室和32个筒仓,确保煤块进入筒仓,没有外露,保证环境清洁。我们还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大型焦炉清洁生产工艺和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技术,设计年产优质冶金焦380万吨,产生的焦炉煤气通过新型环保工艺分离提纯,可年产4000万标方高纯氢,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5万吨。”
新从旧中来,识旧方明新。跳出煤拓视野,借资源禀赋,六盘水深耕氢能源领域。
“同时,干熄焦装置和余热锅炉还能高效回收利用焦炭显热,生产高温高压蒸汽。当汽轮发电机组装配好后,就能用焦炭显热发电,为中心城区供暖供热,‘煤-焦-电’产业链就形成了。”王海彬介绍。
通过分离、转化、合成,从焦炉煤气中得到合成氨,开发出化肥等下游产品,形成“煤-焦-化”产业链;运用深冷分离工艺从焦炉煤气中分离出液化天然气,形成“煤-焦-气”产业链;利用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技术进行焦炉煤气精深加工,生产纯度高达99.999%的高纯氢,形成“煤-焦-氢”产业链,为后端氢能源综合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吃干榨尽”循环利用,“近零排放”绿色发展。一块焦煤裂变升级,20余种附加产品渐次落地,“煤-焦-气-化-电-建材-氢能源”完整产业链发展路径愈发明晰。
一把热火:点亮锦绣前路
12月18日上午,随着贵州美锦煤-焦-氢项目一期焦炉点火成功,这把冬天里的火,向新而生,向高而行,必将点燃六枝工业大突破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点火成功,项目即将进入生产准备期!”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姚俊卿满眼希冀。
于企业而言,项目落地六盘水市既是背靠原材料高地的坚定选择,更填补了公司在西南地区的发展空白。
于地方而言,筑巢引凤吸引资本,助力工业发展,贵州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为六枝特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动力。
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带动约2000人就业,以及煤电板块、铁路物流、交通货运、装备制造等上下游快速发展。
锚定“全国现代化工绿色循环产业园”“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全国氢能产业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目标,从“引进来”到“住下来”,美锦华宇秉承的“吃干榨尽”循环发展理念与六枝特区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从“住进来”到“多起来”,带动相关企业入驻,在不断地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实践中,一个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示范新高地乘势而上。
潜心一业,日夜磨剑。答好新型工业化发展命题,六盘水将煤焦化作为发展煤化工的主攻路径,加快推进六枝美锦、水钢焦化等6个纳入省规划的煤焦化项目建设,并通过煤焦化产业发展,重点打造煤焦油精深加工、粗苯精深加工、焦炉煤气精深加工3个产业集群,实现煤基本产业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