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黔南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始终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锚定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攻方向,聚焦抓好重点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关键支撑作用,立足园区“主战场”做好产业发展文章,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新成效。1月至11月,黔南州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2%,工业运行恢复向好、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贡献持续增强、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为黔南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狠抓重点产业 工业势头强劲
黔南州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省级重点支持的现代化工、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以及生态特色食品、新型建材、现代能源三大潜力产业和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电子信息制造等特色产业成链集聚发展,编制“一图三清单”,夯实基础、发挥优势、找准方向,形成优势互补、产业协调的发展布局。
印发产业成链发展指导意见,编制七大产业“一图三清单”;“一企一策”制定龙头企业个性化培育方案,推动大企业做大做强、小企业配套融合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增强发展动能;制定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实施工作方案,有序推进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
一套组合拳下来,黔南州重点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今年1月至11月,黔南州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生态特色食品、现代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产值增长均超过两位数,首位产业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实现产值占黔南州比重超过46%,首位度进一步提升。累计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7户,规模工业企业总数891户,总数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23年新增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户;新增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85户,认定总数排全省第三位。
接续在重点产业上发力,持续增强产业链韧性。下一步,黔南州将坚持久久为功抓产业,聚力资源、要素和政策,主攻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四大潜力产业,切实推动七大工业产业稳产、增产、增效,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以推进厦钨新能源等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磷酸铁、磷酸铁锂、硫酸镍等重点产品实现产能大提升,构筑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堡垒,打造黔南州工业经济重要增长极。
坚持项目引领 筑牢工业发展支撑
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成效,项目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压舱石”。黔南州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抓项目、扩投资、促发展,随着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调试运行,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作用愈发凸显,筑牢了黔南州工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一年来,黔南州坚持以项目为引领,围绕“三资”回答“三问”,形成合力,打通“梗阻”,推动项目按时建成投产达产。
开展领导领衔服务新型工业化重大项目行动,形成黔南州领导干部带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
用好领导包保、企业特派员、“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等机制,明确专人负责跟踪调度工业重大项目困难问题解决进度,建立《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存在问题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困难。
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
今年1月至11月,黔南州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2%。工业投资库内项目490个,其中产业投资项目329个,园区基础设施项目161个。
抓项目就是抓产业、抓发展,黔南州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从“规划蓝图”变成“产业实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将迈得更“实”、更“稳”。
黔南州将在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资,对存量项目及新开工增量项目摸底,全面掌握支撑工业投资项目情况,对项目精准跟踪管理。围绕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工业重点产业“一图三清单”定位方向,持续突出谋划一批前瞻性、创新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实施“三个100”,推动100个以上新开工项目,实施100个以上技改项目,建成投产项目100个以上。
立足园区“主战场” 打造工业“强磁场”
今年以来,黔南州立足园区发展实际,强化园区产业功能定位,打好推动园区产业成链发展、园区梯级发展、园区提质发展、园区创新发展组合拳,坚定抓园区强工业发展思路,园区发展动能十足。
今年1月至11月,黔南州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黔南州比重达94.42%,黔南州开发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774户,占黔南州比重86.87%。
这组亮眼数据,可谓是黔南州立足园区“主战场”,打造工业“强磁场”,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成效的最佳注解。
此外,今年5月底《黔南州七个省级开发区产业链成链发展指导意见》的印发,为推动黔南州7个省级开发区围绕2-3个主导产业成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黔南州聚焦主导产业成链发展,正在着力推动第二批5个特色工业园区。
近年来,黔南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对重点园区的统筹,聚力福泉—瓮安千亿级世界磷化工园区、龙里千亿级开发区和贵州南部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建设,牵引黔南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突出把“三区”作为黔南州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强化园区产业功能定位,坚持“埋头干事”和“抬头看路”相结合,立足黔南州各县(市)发展实际,推动产业成链发展。
“力争2024年全州开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州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重点推进福泉双龙工业园区精细化工产业园孵化园等30个项目建成……”黔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重点围绕推动园区聚焦主业加快发展和实施园区基础设施补短板攻坚两大行动,推动开发区进一步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主责主业,落实园区主导产业“一图三清单”,把准产业发展前景,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不断扩大园区经济规模。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快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补齐产业配套服务短板。重点聚焦园区在建拟建的重点产业项目,全面加强基础建设项目谋划,紧扣项目需求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园区功能配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