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剧、看民俗、看影展、听音乐;通过美术名家画笔看见贵州桥梁、民族文化、绿水青山;聆听荡气回肠的美声唱法、个性生动的流行唱法、风情荡漾的原生态唱法,领略“全民共唱多彩贵州”的喜人气象……过去半年,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等成为市民的打卡地。大家在家门口就能领略文化艺术魅力。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不仅关系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高品质生活,不仅要求物质生活富足,而且要求精神生活充实,只有钱袋子“鼓”起来、精神生活“富”起来,幸福滋味才能更具体、更深刻、更持久。
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变化更新,正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从捻指翻页到触摸“翻屏”,从实景实物到“云”览四方,从“耳听目视”到全身沉浸……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消费和需求呈现多样化态势,在创作思路、内容呈现、传播方式上对精品文艺的创作提出了新要求。只有顺应新需求新变化,才能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创作并推动更多文化精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必能让人民享有更充实、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