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造福于民、造福一方。
职业教育“兴黔富民”,最重要的一环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天仪介绍,贵州完善办学体系,坚持夯实中职、做优高职、发展职业本科,就是要不断强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加快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培养目标有效衔接的格局。
通过实施中职强基工程、“双优”计划,高职“双高”计划,立项建设93所中职强基校,48所省级优质中职学校,23所省级“双高”院校。2021年,贵阳康养职业大学成为贵州首个本科职业院校;近期,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进入申报本科职业院校流程。以推动五年一贯制、“3+3”中高职贯通、专升本联合培养等多种中高本组合式贯通培养并举,全面拓展成长渠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打通中职直通本科的“断点”,贵州职业教育大力推进“3+4”中本衔接培养试点,即3年上中职、4年上本科,实行7年贯通衔接培养。为更多学子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梦想架设起了新的桥梁。今年启动的首批试点吸引了17904名考生报考,完成录取984人,标志着贵州职普融通迈出坚实步伐。
2021年10月,贵州出台实施《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四新”“四化”的意见》,引导职业院校服务全省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充裕的产业人才储备。
每年为省内大数据企业平均培养输送2.8万名技术技能人才,为旅游产业输送人才3.1万名,输送交通建设技能人才1.7万名……
贵州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兴黔富民”行动计划,建成项目521个。统筹81所职业院校主动与全省32个特色产业链紧密对接服务,持续服务我省“三大”产业链工作,赋能地方发展的能力显著,打造了贵州喀斯特交通、“三绿一红”黔茶、贵州朝天椒、贵州白酒、贵州康养、云上贵州、多彩贵州、智慧黔城等职业教育特色品牌。
“自己的缝纫技术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得到了提高,工作速度更快,相信这个月的工资也不会很低。”近期参加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23年铜仁市本级职业技能培训的吴艳说。
今年以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电工、叉车、互联网营销、缝纫工、保育师、电子商务等职业技能培训20多期,帮助1200余人实现技能提升,并获得职业技能水平等级证书,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好业”。吴艳,就是贵州职业教育助力“兴黔富民”的一个典型案例。
除了立足地方发展的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和学历的“双提升”,是“兴黔富民”的“难点工程、创新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与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培训课堂由教室搬到乡村厂房,老师现场手把手传技术、教方法,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有技能、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紧紧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不断输出“数维工匠”人才,服务地方辐射全国,为数字经济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贵州职业教育勇担使命,针对多元需求,建立“学历+技能”的社会培训机制,聚焦低学历劳动力群体,做好对象摸排,并统一录入全省中等职业教育非全日制招生系统进行动态管理。目前,累计落实培训71.48万人。
邹联克表示,贵州职业教育将继续担起“兴黔富民”的历史使命,深化职业技能和学历“双提升”首创模式,推动建设示范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民间技艺产学研联盟,引领乡村技艺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创新与传承,畅通农村产业发展人才供需渠道,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积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