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卢锡永、冉戌英夫妇获贵州省“最美河湖卫士”和第四季度“贵州好人”,入选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成为全国“寻找最美河湖卫士”的推荐者,第六届“黔南骄傲”年度人物,这对平凡夫妻的事迹逐渐被更多人所知。
“乌江就像自家院坝一样,打扫干净心里才舒服。”没有报酬、自己出钱出力义务清理乌江河道垃圾这件事,卢锡永、冉戌英夫妇已坚持37年,并且还在继续。
一船两人一辈子一件事
从瓮安县城出发前往珠藏镇丰岩村拖木岗组卢锡永家,驱车需要两个多小时。卢锡永家门口左前方50米处是“双池”的老渡口,停放着夫妇俩打捞垃圾的小船。晃晃悠悠的小船由电动螺旋桨驱动,他们在船上轻松自如。卢锡永在小船一头掌舵,妻子冉戌英坐在船的另一头,水波荡漾,一船两人与峡谷江水融为一体,一幅人与自然的和美画卷。
卢锡永今年60岁了,祖辈一直生活在这里,打小江边长大,乌江承载了他的全部记忆和美好。
没成家前,卢锡永是一个人在清理河道垃圾。1986年成家后,妻子全力支持,至此两人相伴守护乌江。
眼前的乌江自2008年构皮滩水电站库区蓄水后,水位上升了100多米,峡谷水面变宽,形成高峡出平湖景观。
过去垃圾不多,水位上升后,这里成了一个洄水湾。“很多垃圾由于水流到这里就不走了。”卢锡永说,加上旅游的、钓鱼的人增多,垃圾量成倍增加。
沿河两岸约5公里,是卢锡永夫妇日常清理垃圾的范围。出船一次,清理垃圾400斤左右。2017年至2018年拆除网箱期间,打捞垃圾范围长达15公里,一天清理垃圾上千斤。
记者注意到,夫妇俩觉得戴上手套干活不利索,经常不戴手套。他们的双手变得粗糙干裂,长满老茧,粗细不均的纹络又黑又深又密,摸上去有些刺手。
这是劳动人民的手,也是常年护江的手。
从摆渡到养殖到民宿
乌江奔腾,滋养着沿河两岸。
与丰岩村一江之隔的是开阳县宅吉乡,过去陆路交通不发达,两岸村民往来、运输物资全靠摆渡船。卢锡永的父辈也是“摆渡人”。2005年,卢锡永通过培训取得“船舶员”证,开始接手摆渡船。
“以前过河的人多,一天能摆渡个十几趟,基本生活不成问题。”以前水位没有上升的时候,从家到河边渡口约5公里小路,卢锡永要走个把小时,每天都是早出晚归。
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2022年3月,“双池”渡口关停,卢锡永的渡船彻底“停摆”。
2012年,当地依托乌江水域鼓励村民发展养殖,卢锡永筹资10多万元,购买30多个铁桶,占据水域面积800多平方米,成为持证发展网箱养殖的渔民。
“虽然网箱养殖收益可观,但对乌江污染太大了,换来的钱不值得。”2017年,卢锡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率先带头拆除了网箱。
2018年,卢锡永家建起一栋二层小楼。看到来江边垂钓露营的越来越多,卢锡永将自家民房改造成民宿,房间里配有独立卫生间、空调和两张高低床,一天食宿收费几十块,这样的条件,对于“钓友”来讲已经很好了。
现在,靠着民宿、种点庄稼、种点经果林,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从两个人到一群人
当记者问:“捡垃圾很辛苦,你们一直坚持的动力是什么?”
卢锡永夫妇笑着说:“我们做习惯了,没觉得苦和累。现在看到乌江水变好了,我们觉得做的这些很值得。只要做得动,就会一直做下去。”
夫妇俩不仅是乌江义务清洁工,还是环保志愿者和宣传员。他们制止不文明行为,劝说游人不要乱扔垃圾,产生的垃圾要收拾干净带走……
“夫妇俩都是实在人,勤劳朴实善良。他们义务清理河道垃圾,带头义务修路,积极参与村里的公益事情。”珠藏镇丰岩村党总支书记邓帮中说,当村民们得知卢锡永夫妇清理河道垃圾是没有报酬的,大家都受到他们精神的感染。现在,镇村干部、村民,甚至是村里的学生娃,都加入到乌江保护志愿者队伍中来。
乌江——贵州的“母亲河”,承载着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近些年来,贵州“铁腕”治污,重拳频出。全面取缔网箱养鱼,全面落实乌江十年禁渔,推行五级河长制,整治沿岸污染企业,推进乌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等措施,使乌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还乌江碧水蓝天。
青山依旧,江水长流。他们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守护着他们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