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红色沃土热潮涌

——遵义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以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为牵引,遵义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构建富有遵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图为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红花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焱 孙晓蓉 唐正平 江婷婷

作为贵州重要工业城市,遵义因服务国家战略而兴,也因融入发展大势而“新”。

旧厂房变新地标,“1964”和“3536”文化创意园,两处分别位于遵义市汇川区温州路、新蒲新区羊叉路的“老三线”工业建筑,是这座城市的见证者,更是这片红色沃土经济深耕的历史底蕴。

触碰着“老三线”建设的工业符号,那些凸显这里曾作为战略大后方的片段无不证明:遵义的根基在工业,建设现代化遵义的“主引擎”在新型工业化。

高质量发展之道,行担当作为之义。中央和省委部署支持遵义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的战略定位,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立足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传承红色基因,昂扬“转折之志”,遵义发挥比较优势,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中当先锋、挑大梁,为答好新型工业化这道“关键题”蓄势发力、爬坡过坎、追赶进位。

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李睿表示,遵义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聚焦优质烟酒、能源化工、基础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着力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富有遵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依靠大抓工业,遵义市过去十年在西部非省会城市、西部城市、全国城市百强榜的排位大幅跃升。无数工厂由城市到深山、再到城市,大兴工业、大干工业的热烈氛围中窥见遵义工业发展的成色,“含金量”高了,“含新量”多了,“含绿量”足了,以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为牵引,红色沃土正涌动着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热潮。

澎湃创新动能

在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拥有扎实工业基础的遵义,坚持工业突破,创新突围。

许多从“三线”时期一路走来的企业,在变革中不断自我超越和创新,成为遵义工业战线的主力军。

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长度是105米,而贵州钢绳集团在红花岗区湘江大道建设的缆索工程公司生产车间厂房,长达648米。

11月30日,在这个大型钢丝绳缆索生产车间,“天花板”级别的样品让人目不暇接。

高强度镀锌铝稀土合金密封钢丝绳,不久前已顺利安装到在建“世界超级大桥”牂牁江大桥上,这也是该产品在国内桥梁建设领域首次应用。

贵州钢绳集团因具备生产540米以内的斜拉索“超强力”,可满足98%的斜拉桥对于长度的需求。

今年,从这个车间研制生产的首件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用永久系泊缆,成功应用于“南海奋进号”FPSO系泊系统,实现我国FPSO用国产永久系泊缆零的突破。

提升“大国重器”牵引力,提升关键装备的技术水平及竞争力,抢占高精尖、高附加值产品市场,贵州钢绳集团面向海洋工程、空间结构、大跨径桥梁、深地资源开采等领域开展一系列高端产品的技术研发与国产化替代工作,创新驱动产品向品牌跃升,越来越多“遵义造”朝着高端化方向挺进。

随着厂区整体搬迁工作接近尾声,贵州钢绳集团党委副书记、新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马明刚表示,新厂区转型升级带来的不只是扩大2倍的产能,还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从老厂区的22%提升至近70%。

与四川攀钢、广西柳钢签署联合实验室协议,与首钢水钢进行新一轮战略合作,一“绳”牵引,贵绳联动链上更多的钢铁“合伙人”,共同打造产业研发创新的良好生态。

创新为“犁”精耕细作,企业锻造出更强的发展韧性。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从要素驱动到以创新驱动转变,思维重塑的不只是贵州钢绳。

10余年跟踪积累,耗费10余吨合金材料,再加上8个月的技术攻关,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今年终于迎来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项目新品的量产。

看似在核能部件研制领域的“一小步”,不仅为其赢得2亿多元的市场订单,航天新力也因此掌握了800H合金材料关键的制备技术,为高温气冷堆蒸发器核心锻件实现自主制造和国产化迈出“一大步”。

持续加大创新力度,航天新力近年来已先后突破了100多种锻件制造工艺技术,解决多个核电产品研制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近3年,我们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0.17%、27.35%。”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江刚把企业这份不错的表现归功于坚持科技创新求变的结果。瞄准打造紧固连接原创技术策源地,实现由单一高端紧固件生产商向高端紧固件生产商和紧固连接技术解决方案咨询、服务商转变目标,航天精工这些年在国家航天航空重点型号紧固件配套领域多项“卡脖子”任务中,不断精进。

“遵义造”里的高科技不只“酷炫”,还有秉持追求“贴地”飞行科技的企业,在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气凝胶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芯隔片。公司新材料事业部有关负责人透露,针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长续航,企业正在积极研发新型耐温更高的气凝胶材料。

焕“新”向“高”攀,新质生产力在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中涌动。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最大增量”,遵义结合产业基础,全力加快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备份基地建设,用创新汇聚起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对全国95个老工业城市(地级市)的转型升级发展水平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估分析,知名机构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排行榜中,遵义因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高于全国老工业城市平均水平,在榜单中跻身西南第五城,全国排名18。

深挖产业势能

产业选择不盲目跟风,而是向发挥优势、做大特色转变,这是遵义推动工业发展的另一个思维重塑。

遵义用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坚持前瞻性布局,打好传统产业升级牌,跑好新兴产业新赛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来的是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

白酒产业是贵州重要支柱产业。遵义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占比全省82%、完成产值占比全省92.7%。国发〔2022〕2号文件支持贵州“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

依托凸显的比较优势,遵义明确产业主攻方向,打造以茅台集团为航母的名优白酒企业舰队,进一步提升产区核心竞争力。

贵州珍酒位于汇川区石子铺的厂区内,那座1975年就建起的最老车间,一直以来从未中断生产,正如贵州白酒勇往直前的脚步。

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向东,已从朋友口中的“小吴”变成了“老吴”,“时间是最好的朋友,就像酿酒。政府坚持不懈抓优势产业,企业一丝不苟酿美酒,坚守长期主义的同频共振,成就了珍酒的今天。”

扩产能、增品质、强品牌,依托石子铺老厂区、赵家沟生态酿酒区、白岩沟珍酒庄园等六大项目的规划建设,珍酒的产能实现迅速提升,今年下沙季,珍酒投产4万吨,产能规模位列贵州前三。

随着珍酒李渡集团今年4月在港交所敲锣上市,珍酒高点起跳更具“确定性”。

为了实现白酒产能优质化效益化,茅台镇兰家湾30多个白酒作坊重组为3家优强企业,“扶大去小”换来该区域白酒产业的“瘦身强体”,企业减少、规模变大,年产能从3200吨增加到2万吨。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

围绕“六大产业基地”战略任务布局,突出依托园区载体重点抓产业,遵义坚持酱香白酒产业“首位”有为,统筹推进装备制造、基础材料等集群“主导”支撑,加快推进资源深加工和积极培育壮大新能源、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形成有力补充,进一步巩固提升“十大工业”,推动新型工业化更好“稳大盘”。

照亮绿色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提速。11月30日07时56分,遵义市首个“超级充电宝”——贵州金元鸭溪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运行。项目利用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放电,将有效参与电网调峰调频,提高电力供需平衡,促进清洁能源的深度应用。

11月30日,走进位于播州区贵州和平(苟江)经开区,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电解车间,整齐排列的电解槽内翻滚着火红的铝液,等待装进抬包,运往园区内的下游企业。

遵义铝业党委书记、董事长谢青松告诉记者,一个电解槽每天可生产近3吨铝液,其中90%直供为链下企业稳步生产提供了保证。

铝液直供,不仅减少了遵义铝业的铝锭铸造成本,也让隔壁铝加工产业园的贵州正合铝业有限公司生产成本得以控制。

“原料就地供应,减少我们铝锭运输和熔炼环节成本,也提升了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公司总经理张邦全在厂房指挥着挤压成形的1000多吨铝母线装车,当天这批货要运到黄埔港装船,发往印尼。

提升铝资源就地转化,链上链下企业融通,近30家规模以上铝及铝加工企业围绕遵义铝业集群发展,播州区形成规模达400多亿元的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生产、电解铝加工、铝精细化加工全产业链,首位产业引领作用凸显。

“链”就真功夫,“群”力见真章。推进“富矿精开”,遵义以“链主”带动“链条”,龙头辐射周边,推动资源型产业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

遵义长岭特殊钢有限公司办公室楼推窗望去,远远就能看见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优特钢精深加工技改项目一期工地。

“厂区建设、设备安装都在倒排工期推进,力争明年进入试产。”公司总经理助理陈聪何表示前景乐观,项目有望填补贵州型钢产品市场空白。眼下,还通过以商招商引进了遵义精泰铸造有限公司,产业下游的遵义盛鑫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90万吨热镀锌型钢项目已立项完毕,上游的石灰窑项目也在积极洽谈中。

遵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形成以容百锂电为代表的三元锂电池材料体系。贵州容百锂电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锂电正极材料二期项目在原来装备上进行了大幅升级换代,目前,项目的部分车间已经实现量产。

打造贵州“双核”驱动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增长极,建设西部领先现代化强市,新征程上奋勇争先,遵义聚焦新型工业发力实体经济,突出工业主导建经济强市的信心和底气十足。

看倍增,坚持项目为王,2021年和2022年,遵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排名全省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平均增长15.5%,工业倍增行动见成效。

看产业,发挥比较优势,遵义优化产业“现状图”,以三大主导产业引领,遵义十大工业产业产值超两千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工业倍增“主力军”作用明显。

看平台,紧盯工业主阵地,遵义推动优势资源、要素、企业、产业向全市开发区(园区)集中,其标准厂房710余万平方米,使用率已超过90%。开发区(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80%以上,支撑着全市工业大盘稳定向好。

释放智慧效能

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题中之义。

竞速新型工业化,有“智”者,事竟成。

在遵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拥抱数字技术尝试到被激活的“重生”感。

11月30日,走进遵义高新区的海普智联科技(遵义)有限公司,高速运转的智能化生产线上,拥有多种赋码技术工艺的智慧瓶盖,日产量已经从4万个增加到8万个。

凭借白酒包材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数字化引领的升级转型,企业今年的产值将突破亿元。

建设离散型智能工厂,实施工业网络建设、AGV物流自动化系统和智能仓储系统建设,企业实现数字生产力的跃升:运营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提升20%,库存周转率提升30%。

该公司总经理邱敦华深有体会,与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新技术新市场“摸爬滚打”,只能拥抱不能回避。

从瓶盖的生产商到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海普智联依托创新开发联通酒企数据链的酒业物联数字化平台,未来要为酒企提供供应链数据集成与管理等深度服务。

数字化带给产业的变化,不仅是效率提升的量变,更有解决痛点的全新思维。

“三分制造、七分安装和售后”,继“智能制造”保证产品质量之后,汇川区的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又通过探索“智慧服务”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售后维保。

今年5月底,中航电梯的5G工业互联网赋能服务平台项目正式上线,以自主研发的电梯物联网为数据闭环,“一梯一码”对电梯全生命周期进行的安全管理,实现了24小时3000多台电梯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可确保电梯运行安全和乘客乘梯安全。

数字赋能,成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的重要经验。

深度融合赋能产业数字化,遵义推动酱香白酒、装备制造、基础材料等重点行业开展“智”改“数”转,打造了贵州习酒5G+智慧仓储等一批产业数字化平台,推动遵义市4309家企业上云用云,带动工业领域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融合标杆项目101个、示范项目1038个,带动1951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44.67,排名全省第二位。

全力以赴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遵义市已连续两年迈入全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

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惟有拼搏奋斗、开拓创新,才能留下深深的印记。

站高谋远兴产业,才能更好托举城市未来。

在“三线”精神薪火相传中找力量,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中找突破,在“四区一高地”主定位中找坐标,在服务“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中找动能,遵义正循着一条从追赶、拥抱、融入到引领的路,坚定不移推动新型工业化向实向深。

--> 2023-12-24 ——遵义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2519.html 1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红色沃土热潮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