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绍阳
平塘县掌布镇新坪村上莫组,山林深处的半山腰上有一处洞穴,名为清风洞。深冬时节,这口尘封多年的古老山洞里,却散发着生机与活力。
“村里人都知道这洞的存在,但很少有人去,早些年只有少部分人去探过险。”12月12日,新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蒙国能向记者讲起清风洞时说,“现在我们把这个洞利用起来栽培冻菌。”
要想抵达洞穴,修路是关键。今年4至6月,一条耗资12.3万元、长1.4公里、宽4米的非硬化产业发展路,在该县环保局、人社局和住建局的帮助下成功修建。
“1.4公里,最后的300余米是悬崖路,也成了最后的‘拦路虎’。”蒙国能说,大家齐心协力干,最后用1个月打通了这条路,“下一步是要筹集资金把路硬化。”
筹集资金的过程中,蒙国能先带领大家进行场地平整。“7月开始,9月结束,3个月的时间,我们平整出了1.1万平方米的场地。”蒙国能说,洞内地势复杂,落差最高处有10米,“我们就把高的地方打碎填补低洼处。”
为何费这么大的劲?
“目前,新坪村可有效利用的土地不多,清风洞为南北开口,通风条件好,洞内为恒温,常年温度12至20摄氏度,适合栽培冻菌。”新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宋子豪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最主要的是,我们算了一下,如果要盖一个1.1万平方米的大棚最少要花费100万元。”宋子豪继续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而我们在洞里发展,放置菌棒的钢材花费了8万元,请当地的村民焊接花费不到3万元,成本节约了不少。”
当被问及优势何在,宋子豪说:“我们用富含矿物质的洞穴水浇灌,因贴近自然的生长环境,冻菌生长周期足、菌香味较浓郁、口感也比较脆。”
目前,清风洞有四分之一的面积投入使用,已放置5000棒菌棒。“正常一天采摘20来斤,多的时候60余斤。”基地管理员罗岭说,现在她一个人就可以负责浇水和采摘,早上8点到基地,中午回家休息,下午再从2点做到6点。
“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是个漫长的过程。”当前,新坪村食用菌项目已通过县级评审。“申请了资金300万元,包括道路硬化和防护装置安装,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宋子豪补充说道,如果理想的话,1.1万平方米预计可放置90万棒菌棒,按照一个菌棒最少产出4斤、每斤最低收购价2.5元来算,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100万元。
“预计明年下半年可以小规模上市。”宋子豪说,为了控制好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摸清了菌棒的制作流程,“等有成效了,就把制作菌棒的技术教授给群众,既控制成本,也能带动更多群众增加收入。”
记者手记
敢想敢干 善作善成
如何发挥比较优势,于大山之中把产业发展起来?平塘县掌布镇新坪村拿出狠劲,向悬崖要路,向洞要空间,硬生生在山洞中平整出1.1万平方米的场地,修建了1.4公里产业路(其中悬崖路段300余米)。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发展没有纸上谈兵,新坪村的事实证明,只要敢想敢干,坚信事在人为,必然有所作为。
干,不是蛮干,而是要巧干,要善思善为。新坪村缺乏有效利用的土地,便转换思维,因地制宜谋发展,让尘封了不知多少年的古老山洞成为全村的希望之光。
这其中,不乏基层党员干部的创新精神和不服输的发展干劲。在他们的实干下,洞穴里干农业有了一个鲜活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