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
普定县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大力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产业突破发展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园区提质、服务企业、促进居民增收、推动教育和医疗提质”七大专项行动,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提速、稳中提质、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12月10日,安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内,各企业生产线“火力全开”,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一辆辆货车在成品仓库外排着长队,将产品送往各地。普定电厂余热变成了“热资源”,为这些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普定县积极探索推行热蒸汽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谋划绿色、集约、高效的产业发展网,全力以赴打造黔中唯一的热蒸汽循环供给新型产业园,致力把电厂余热变成一种资源,传统的火力发电厂“摇身一变”,成了普定经济开发区的供热基地,连通了循环经济发展链条。
走进华电普定鸡场坡8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点,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目前,该农业光伏电站正在进行二期工程建设,预计建成后累计发电将达到9000万度左右。
盘江普定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施工工地一片繁忙景象。该项目是贵州能源集团(安顺)千万千瓦级新型综合能源基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22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预计机组年利用小时数约5000小时,年发电量约66亿千瓦时,可带动就业1000余人,实现税收约1.5亿元。
“我们坚持产业为先、效益为本,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普定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张涛说,“普定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抓好产业突破专项行动,加快构建具有普定特色,在全省、全市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元江煤矿投入生产,打磨冲煤矿、东光煤矿进入联合试运行,盘江普定电厂、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鸡场坡农业光伏一期工程、来腰鼓10万千瓦风电项目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力做好电煤保供,国能安顺电厂实现4台机组发电;抢抓“风口”产业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远景新材料、锂先生等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持续推进基础材料、医药食品、特色轻工等产业发展,以现代能源为首位产业,新型建材、特色轻工等集群发展的工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重点推进茶叶、金刺梨、肉兔、韭黄等特色产业发展,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布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35.71亿元。
城乡融合发展活力足品质优
12月10日,市民李女士从安顺城区出发,车辆驶入安普城市大道,一路上车水马龙,来往车辆络绎不绝。李女士家在普定,她每天都前往安顺城区上班。在她看来,普定和安顺城区的融合已经非常深入,自己过的就是一种同城生活。
在普定县桂花苑公园,市民在这里跳广场舞、散步、锻炼身体。公园周边,如今已不再是一片荒野,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林立的高楼,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绿化不断增多。不少市民感叹说,抬头可见绿、出门可看花,大家走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城市建设带来的福利。
干净的小广场、温馨的休闲亭、整齐的停车位……走进普定县知行小区,大家正在凉亭内休息,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以前这个老旧小区脏乱差现象严重,不要说停车位,连散步的地方也没有。像知行小区这样的老旧小区实行工程改造后华丽转身,居民生活在此幸福感满满。
在普定农村,一个个和美乡村则是不断涌现。近年来,普定县以焦家村等村庄为示范,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各示范村持续建强基层党组织,完善农村公路、电网、通讯、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找寻乡愁“因子”,留住乡村“味道”,书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答卷。如今,普定各村交通四通八达,与城区联系不断加强。
普定积极融入安顺中心城区、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和黔中城市群,加快打造安顺中心城市西翼功能区。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城镇“四改”,推进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长效化管理,提高城市治理效率。实施“新市民安居工程”,为农村户口进城购房给予扶持,落实好进城购房奖补、人才奖补、就业、教育、金融等支持政策,健全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保障,城镇承载力和吸附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普定县把握旅游市场复苏机遇,聚焦“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冬品非遗”主题,创新开展“食人间烟火·品活力普定”、美食大赛、“荷花节”等“四季普定”系列活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业态和活力进一步提升。
华灯初上,来到普定美食城,市民开启了休闲模式。在这里,他们看表演、品小吃、逛商店,感受着“夜经济”的独特魅力。这是普定县“食人间烟火·品活力普定”活动现场,市民纷纷予以点赞。“独特,有魅力,好吃,干净,卫生。”食客陈先生说。
社会民生基础持续夯实
近日,位于普定县马官镇的普定县持恒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地里,一排排苗木郁郁葱葱,林下一垄垄绿油油的黄精长势喜人,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民黄德美正忙个不停,她已在这里工作了10多年,每年收入超过3万元。“现在只要自己庄稼地不忙,我都会来基地务工。”她说,如今自己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像她一样,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还有很多,其中还包括了一些患有残疾的村民,他们每个月也能挣到2000元。在实现家门口就业背后,是普定县坚持把促进和保障就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走进普定县定南街道鑫旺社区,居民楼错落有致,安置点小学、卫生院坐落其中;社区内超市百货、日用品等商户众多;“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内,图书室,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鑫旺社区是普定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们从农村到城市,从一开始不适应,但如今适应了新市民身份。“我们在这里有活干,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看病也非常方便。”市民刘先生说道。为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抓好就业、培训工作,普定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增收致富为目标,按照“因人施培、因岗定培、因产施培”的原则,加大各类培训资源统筹力度,通过引导就地就近就业、有组织劳务输出、引进企业商家、发展产业支撑、返乡创业带动、托底安置就业等方式促进搬迁劳动力充分就业,确保有劳动力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普定县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补齐民生短板为重点,坚决抓好民生保障,推进民生事业发展。紧盯乡村振兴低收入脱贫户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加强防贫监测和产业、就业帮扶,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教育卫生“双提升”攻坚行动,教育、医疗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新建、改扩建县第八幼儿园、县第五中学等学校6所,完成县域内1所非普惠性幼儿园转普惠性幼儿园,普惠率达98.15%;幼儿园学位数达1.83万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数达6.3万个;普定县一中本科上线率位居全市第3位,被评为市级师德师风教育基地。持续加强妇幼健康体系建设,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6个、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5.08%;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结核筛查、白内障筛查工作,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为56.1%;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顺利通过市级“二甲”医院复评。同时,全力抓好稳岗就业,扎实办好民生“十件实事”,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
“铁水冲龙”是普定人深刻的文化记忆,是普定一个亮丽的文化符号。近年来,普定的“铁水冲龙”再一次在各大节假日登上普定各大旅游景区舞台,也登上了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让无数游客叹为观止。今年国庆节,普定“铁水冲龙”在秀水景区上演,当铁花打向夜空,漫天飞溅的铁水花似火树银花般向地面的舞龙洒落时,神秘惊险又气势磅礴的场面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欢呼,观众纷纷用“震撼”来形容。
目前,普定县正深入打造非遗“铁水冲龙+”文化品牌,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而这只是普定县文艺文化事业繁荣的一个缩影。目前,普定县坚持立足优势、打造品牌,文艺文化事业更加繁荣。
据了解,普定县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宣讲,持续开展文艺轻骑兵和理论宣传“二人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社区、村庄、农家小院、田野乡村、厂矿车间,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组织开展了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80余场次,覆盖10万余人次。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场所设施和服务配套,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和文艺作品。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大力培养内外兼修、勇于创新的艺术人才,建立文化文艺人才激励机制,连续13届颁发“穿洞文艺政府奖”。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各文艺家协会会员6名,省级各文艺家协会会员75名,市级各文艺家协会会员200名。
立足多彩的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了普定县第28届民族民间文化展演、普定县第七届屯堡花灯地戏大赛、普定县首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文化活动,不断深入挖掘普定文化内涵。启动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的第三次发掘,积极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足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资源优势,积极谋划打造集穿洞文化和喀斯特科普知识为一体的研学基地,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加快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实施好“千万师生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在全县推动形成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的浓厚氛围,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挖掘体育活动的经济价值,不断总结“四季普定”系列活动经验,因地制宜推动体旅融合发展。
新的使命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普定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勇于担当、务实苦干、奋勇争先,全力抢抓政策机遇,增强发展信心决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