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海 邹东序
安顺市始终坚持“十六字”治水思路,加强统筹调度,采取有力举措,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水生态环境治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节水创建、水旱灾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水保障、夯实水支撑。
构建人水和谐家园 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美
漫步在虹山湖公园的木栈道上,青山与绿水相得益彰,水波荡漾、清风徐徐。
虹山湖前身是一个人工湖,在安顺市持续不断地对环湖片区进行景观改造下,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留影,是名副其实的城中公园,被誉为“安顺人民的会客厅”,成了安顺的一张崭新名片。
近年来,安顺市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全面推行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制,设立“双总河长”,构建了市、县(区)、乡和村四级河长立体管理体系。目前,全市180条河道设立了河长,共1662名各级领导干部担任各级河长,做到“每一条河流都有河长”。
设立670块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设立专职巡护河员、河道专管员等,各类在岗日常巡查管护人员1000余人、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575名。
持续开展清河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河流、水库、山塘、沟渠等岸边垃圾物、水面漂浮物等,营造美丽河湖生态。开展清河专项行动以来,清理主要河道2000余条次,清理河道总长近5000公里,清理垃圾3300余吨,河湖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碧水长流、青山绵延。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市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46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54.93平方公里,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成绩。
行走在西秀区溪浪清洁小流域,域内村寨街道整洁平坦,民居优雅舒适,环境美化靓丽。西秀区溪浪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被命名为2016年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成为贵州首个、全国第十五个国家级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
“这些年,普定的荒漠变少了,树木变多了;贫瘠的土地变少了,增绿又增收的经果林变多了。”普定县通过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在梭筛石漠化区域种植桃树,实现了梭筛石漠化区域从“石旮旯”到“桃花源”的转变,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今天的安顺,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美。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 夯实基础惠民生
率先实现“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供水水源”目标、率先完成2019年省政府宣布开工的190个骨干水源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任务……近年来,安顺市着力在骨干水源工程、灌区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黄家湾、石朱桥等一批大中型水库完工并蓄水发挥效益,该市水资源瓶颈制约逐步化解,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目前,安顺市已建在建大、中、小型水库178座,累计开工水网连通项目460余个,全市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9.72亿立方米,供水能力持续稳固提升,安顺用水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为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安顺市大力实施灌区建设,加快补齐灌区水利设施短板。目前,全市共有27个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6.56万亩。
农业水利,造福于农。随着型江河、镇南等一批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型灌区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水利设施建设从原来的渠道灌溉粗放模式向管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精准模式发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00年的0.33提高到0.5008。
同时,建设了平坝区高田蔬菜基地、普定县后寨韭黄基地等一批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当前,安顺市正加快推进《安顺市水网建设规划》编制,搭建“三横五纵”的输配水立体网络,解决安顺工程性缺水问题,预计到2025年,全市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将达到11.56亿立方米,夯实安顺现代化建设水保障、水支撑。
增强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也是最紧迫的民生工程。
“打开水龙头,就有干净的水用,水管出了问题,打电话给自来水公司,立马就会派人来修,方便极了。”普定县穿洞街道联合村村民陈霞家有10口人,稳定用水对她家非常重要。
“水量变大了!水量变大了!……”在镇宁自治县,随着革利乡2023年供水保障水源补充工程通水,村民打开自家水龙头,自来水喷涌而出。
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增强人民美好生活幸福感,安顺市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公司化管理,全市90个乡(镇、街道办)已全部纳入公司化统一管理,占比100%,覆盖农村人口104万人,占全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的40.6%,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以上。
目前,全市共有农村供水工程5909处,供水人口261.19万人,规模化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比例提升到42.57%,比2021年的25.95%提升16个百分点以上。
如何巩固好农村供水保障成果,解决群众供水用水问题,确保群众喝上稳定水、放心水?
安顺市投资建设了全市农村供水保障服务专线大数据平台,设置33332345专线电话,聘请第三方专职接单派单人员专门接听和处置群众反映的农村供水保障问题,搭建起供水服务“连心桥”,确保群众反映问题第一时间受理解决。
“农村供水保障问题及时快速解决,有效避免网络舆情和信访事件发生。”安顺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农村供水服务专线与安顺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形成“双线并行”管理、双向跟踪办理,确保了群众反映的供水问题及时高效处置。
自平台开通以来,已受理处置农村供水问题2000余件,第一时间高效、快速、规范办理群众反映问题,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节水创建取得新突破
“生活重细节,节水在点滴。”镇宁水情教育(节水宣传)基地内,工作人员从中水养鱼水浇花、使用节水型器具等生活细节入手,宣传节水小知识。
镇宁水情教育(节水宣传)基地位于县城污水处理厂,由安顺市和镇宁自治县联合建设。近年来,安顺市始终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节水管理抓效率、载体创建打基础、宣传引导增意识等举措推动安顺节水型社会建设。
通过创建努力,安顺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还成功入选全国25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行列,获得国家11亿元资金支持。围绕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双控目标”,将雨水、再生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严把水资源论证审查关和取水许可审批关“两道关卡”,全社会用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较2020年全面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
位于安顺市的贵州省平坝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个生产车间正加足马力忙生产。使用后的冷却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厂区后方的中水处理回收站,过滤杀菌达标后循环再利用。这是今年5月平坝酒厂在安顺市水务局帮助下,新投用的节水项目。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流是关键。安顺市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小区、节水型单位创建,截至2022年底,共建成合同节水高校2个,各类节水载体596家,包括国家级水效领跑单位1家、省级节水型标杆单位1家,省级节水型载体141家,市级节水型载体453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同时,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全国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是贵州省入选5所高校之一。由安顺市水务局、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主题宣传进高校活动入选2022年“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联合行动优秀活动。《安顺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已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是安顺市贯彻落实《贵州省节约用水条例》的具体实践。
如今,走进安顺大地,一座座水利工程拔地而起,一条条灌渠蜿蜒延伸,一股股清泉流进万家……处处能感受到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