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文菂)“我姐姐怀孕了,可以在这里产检吗?”“我近期在备孕,需要注意些什么呢?”12月6日早上,在贵安新区马场镇中心卫生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潘伟一落座,村民就把他围住了。
“听说潘医生在这里坐诊,我们一大早专门赶过来的。”家住花果园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曾是双胎孕妇,有高危妊娠风险,孕期一直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产检,潘伟全面分析,帮助自己完善相关检查后制定治疗方案,于2023年8月30日顺利分娩两个女儿,“这次我姐姐怀孕了,我马上就带着她‘追’过来找潘医生了。”
近年来,贵安新区持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2023年9月,潘伟借调到贵安新区社会事业管理局(以下简称社事局)卫健专班,负责妇幼健康业务工作。“乡镇病患病种更多、情况更复杂,这就需要医生具备更多初步和综合处置能力。”潘伟坦言,乡镇坐诊对医生综合能力要求更高,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综合考虑病患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承受能力、治疗可及性等。
“通过义诊,能够让我更好发挥自己的专长,把所学知识更多服务基层。”为此,潘伟决定定期到基层进行卫生帮扶、培训。
“我们医护人员通过对辖区内孕产妇进行‘五色管理’梳理归档,可以进行动态、实时的妊娠风险评估。”据潘伟介绍,我国对孕产妇采用五色分级管理,以绿色(低风险)、黄色(一般风险)、橙色(较高风险)、红色(高风险)、紫色(传染病)五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
“近期,我们在辖区内发现一例红色(高风险)孕产妇。”马场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陈锦姝告诉记者,病患有中到重度肺动脉高压,属于十分危险的情况。贵安新区社事局卫健专班对此非常重视,马场镇中心卫生院立即派医生上门,劝说病患住院治疗。“我们将病患护送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第二天就进行了手术。”潘伟说,考虑已经接近足月,病患立即剖宫产终止妊娠,接受治疗后预后良好,母儿平安。
“目前,卫健专班妇幼组对贵安新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带教、查房、培训,并通过建立健全精准医疗、精准服务、精益管理“三精”医疗标准化服务体系,开展辖区内行政、业务指导、考核督导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潘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