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服务新市民 筑梦新生活

——毕节市生态移民局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织金县易地扶贫搬迁点。 (毕节市生态移民局供图)

胡小敏

11月9日,走进百里杜鹃鹏程街道坪子社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楼房错落有致,街道干净整洁,小区环境优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打牌、下棋、聊天,孩子们在儿童滑梯上快乐地玩耍,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这是毕节市易地搬迁群众如今的真实生活。

“十三五”时期,毕节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26.32万人从大山搬进了县城成为“新市民”。近年来,毕节市生态移民局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全力抓好搬迁群众后续扶持,赋能新型城镇化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服务“新市民”就业

释放人口集聚动能

“平车师傅20名、锁边师傅10名,学徒10名,拿计件工资,多劳多得,上班不耽误接送孩子上学。”坪子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唯唯鼓励在家的闲置劳动力积极报名。

为了充分解决社区劳动力就业问题,坪子社区引进了万鼎服饰公司,生产车间装修即将完成,正在进行员工招聘。

“社区有劳动力498人,目前就业466人,就业率93.57%,搬迁户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李唯唯说:“待万鼎服饰公司正式运营,可以满足更多条件的劳动力就业。”

“截至目前,全市搬迁安置点共有就业帮扶车间129个、帮扶基地49个,全市现有搬迁劳动力15.76万人中,已就业15.15万人,其中,县内务工6.2万余人,为当地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能。”毕节市生态移民局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

推动产业发展

助力发展提质

“这些苗族服饰真漂亮!”“第二次买,能不能便宜些?”……走进大方县奢香古镇,搬迁户杨文芬的苗族服饰加工厂,往来的客人或赞叹或询价或拍照。

2020年10月,杨文芬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生产加工苗族服饰,产品深得市场青睐,还带动20余名搬迁群众就业。

近年来,毕节市生态移民局充分结合县域资源禀赋,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资金,系统指导各县(市、区)实施特色产业项目,推动县域经济提档升级。

七星关区通过结合产业发展资源,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资金,在柏杨林街道安置点建设标准厂房,成立贵州毕节恩泽梦圆商贸有限公司,以入股形式构建搬迁群众利益连接、就业输送机制,2022年,实现年总收益1000余万元;

织金县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资金发展食用菌879万棒;

赫章县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资金建成500万棒天麻菌棒加工生产线;

…………

同时,推动大型安置区与县城基础设施一体规划,建设农超市场、农贸市场,平价购物中心等,既解决安置点移民群众生活需要,又能有效带动“新市民”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安置社区治理

促进城市品位提升

“积分不仅可以换商品,还可以换服务。”李唯唯介绍说:“坪子社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堵点,着力探索‘党建+积分+服务’的模式,群众参加志愿服务兑换积分,通过积分可兑换商品和服务,群众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基层治理服务质效提升。”

“大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地上垃圾少了,打扫起来轻松了很多。”任世荣是奢香古镇搬迁社区保洁员,说起这几年的保洁经历,她感触颇深。

近年来,毕节市生态移民局整合各方资源,着力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创新治理发展上持续发力,为探索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移民融入方案”。

同时,通过不断健全完善休闲娱乐设施,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文体活动等,既丰富了移民群众业余生活,又进一步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促进了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县城安置点建有健身场所200余个,老年服务中心93个,儿童活动中心90个,累计开展文化文艺展演、公益电影放映、政策宣传等文明实践活动2000余场,覆盖群众26万余人次。

--> 2023-12-18 ——毕节市生态移民局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2045.html 1 服务新市民 筑梦新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