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进入农闲时节,而天柱县凤城街道又开始忙碌了起来,刚收割完的稻田里人来人往,村民们忙着除草、翻地、搭棚、覆膜……为羊肚菌菌棒种植做足了准备工作。
“从9月中旬收割完稻谷后,基地里每天有180名当地村民就近务工。”贵州长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长春说。
为实现粮食安全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效衔接,今年天柱县凤城街道采取“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稻菌轮作”,让农田全年不闲,极大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
羊肚菌因形似羊肚而得名,种植周期短、效益好、见效快,相比其他菌类,市场售价高。
“去年我们种植了300亩,产量13万斤左右,产值600万元。”提及去年种植的经济情况,赵长春坦言道。
如何提高产值?增加村民收入?今年该公司在“稻+菌”模式上再创新。
贵州长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菌棒生产和“见缝插针”地利用土地资源上下足功夫,以每亩350元价格流转土地2100亩,种植羊肚菌。同时,为推动羊肚菌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集菌种培植、营养袋研制、成菌种植、商品菌加工及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冬种春收,在11月中旬能把菌棒种下,年前能够出第一批羊肚菌。”赵长春说:“我们有2名技术员,只要菌种稳定和用心管理,相信明年春天有个好收成。”
“稻+菌”模式,也为当地村民增产创收开辟了新路子。
“现在是农闲时期,忙完家中的农活就到基地来务工,有专门的技术员进行指导,不仅能领到工钱,还学会了一项新技术。”村民罗朝凤说。
“我去年就在基地务工了,不到半年时间领了1万多工钱,农忙时就负责采收,农闲就进行日常管理,工钱一小时有10元,家门口就近就业也很方便。”村民武邵梅开心地说。
近年来,天柱县凤城街道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提升亩均收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下一步,我们街道将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地理资源条件,依托羊肚菌产业打造一村一特,加强羊肚菌全产业链建设,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为更多农户就近务工创造条件,增加群众收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助推乡村振兴。”天柱县凤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彭文荣表示。
(蒋鸿琪 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