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在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蜂糖李种植保险承保点,众多农户手持身份证和现金主动排队上门投保。双许社区种植户杨顺心一早就来投保自家果树。去年,镇宁遭遇冰雹灾害,他家果树也损失了五六万元,幸好投了保,国元农险安顺中心支公司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送来了赔款,损失全都挽回来了。今年,杨顺心和村里的老乡们主动前来投保,并感慨地说:“国元保险讲信用、赔付快,让我们农户少跑路,收入来源有保障,种果树更有底气了。”
由于镇宁自治县蜂糖李核心产区处于贵州冰雹带区域,连着两年冰雹灾害频发,致使该县蜂糖李种植户遭受严重损失。为此,国元保险贵州分公司快速启动重大灾害查勘理赔应急方案,为蜂糖李种植户开设绿色理赔通道,以最快速度将赔款支付到受灾农户手中,为广大农户提振发展信心。
去年,该公司向1135户蜂糖李种植户支付赔款1773.49万元。今年,又向437户蜂糖李种植户支付赔款1040.72万元。目前,全县蜂糖李政策性保险已实现全覆盖,为该县蜂糖李支柱产业发展编织了“安全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平安产险贵州分公司落地了我省首单淡水鱼养殖+价格指数组合保险。该组合保险既保病害等自然风险,又保障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为台江县淡水鱼养殖企业的279亩淡水鱼提供了共计3206万元风险保障。
随意翻开太保财险贵州分公司的保险名目,不难发现,继去年在关岭自治县落地省内首单草原保险,为近2万亩草原提供了950万元的风险保障外,今年又在黔西市落地省内森林碳汇保险,为3万余亩林地提供500万元碳汇风险保障。还有金沙首单油菜“保险+期货”的落地。此外,又有习水县高粱气象指数保险、古树名木保险、苗木保险、刺梨目标价格保险等。窥一斑而知全豹,无不彰显出我省农业保险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佳境。
确实,今年以来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不仅已基本形成了以成本保障型产品为主,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和指数保险等各类创新性产品共同发展的农业保险产品供给体系,而且从粮食作物、特色农产品到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网覆盖面越来越广,基本建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从“小农险”向“大农险”迈进。
所谓“小农险”是指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保险,“大农险”除了包括“小农险”之外,还包括农村其他财产和人身保险。一方面,2019年,我省成立了由省财政厅牵头,农业农村、保险监管、林业、气象等部门组成的省农业保险工作小组,还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贵州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政府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众志成城,为推动全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政策保障和组织基础。
另一方面,我省农业保险还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发展,如国元农险贵州分公司对于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农业保险自愿参保的脱贫户及边缘易致贫户免除自缴部分,今年已免除保费233.66万元,并在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县威宁自治县下调保费额度621.63万元。自2022年起,国元农险贵州分公司向镇宁自治县气象局、六马镇捐赠专门增雨防雹的防雹作业设备,并持续捐赠作业炮弹。此外,桐梓支公司联合桐梓县林业局修建防火隔离带,修文支公司为富之源企业采购药用物资,盘州支公司向盘州市自然资源局捐赠森林防火物资等。
如果说,近年来我省农业保险积极探索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旨在促进农业保险供给“再升级”外,那么,从保生产环节向保全产业链条扩展,则是满足农村各市场经营主体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渴求,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向深度发展。
8月,平安产险贵州分公司依托平安好车主APP直播平台,利用其“覆盖范围广、用户黏性强、用户活跃度高”等特点,开展直播助农协销活动。当天,在锦屏直播间,穿着独具民族特色服饰的主播以山歌开场的形式,让当地的金丝皇菊、绿豆等土特产热销。直播间线上观看人数累计超1万人次,2小时成交585余单,订单总金额1.27万余元,当地的农特产品企业纷纷发来感谢信,对这种爱心助农直播活动点赞不已。
正是通过这种拓宽销售渠道的“互联网+”模式,2023年1至9月,好车主平台还帮助贵州万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协销贵州农产品504.9万元,销售量达到28.5万件。省农业保险工作小组负责人总结认为:“农业产业从种养、初加工到深加工等均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涉农产业对保险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农业保险服务链条的不断延伸将成为拓展乡村产业振兴新的方向”。
(本版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